近日,网购平台“买1件”功能被指误导折扣。 “买1件”功能可以让消费者在结账时以极低的价格买到价格高的商品,比如9.9元买“原价”99元玻璃,19.8元买“原价” 488元的饰品。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高原价多为卖家虚报,实际售价远低于标价。 专家认为,此类促销活动涉及价格欺诈。
虚标原价,商品过期
“轻松买1件”产品套路多
打开某个购物平台的APP,随机选择几件商品购买,结账页面会出现“购买1件”的推荐。 每次推荐的商品都不一样低价折扣平台,与购买的商品无关。 推荐的东西很便宜。
部分消费者除了“享优惠”外,还发现无法查看“买一送一”商品的商品详情。 如果他们退出支付页面,搜索这些手买的商品,发现价格并没有便宜多少。 比如一款据说从99元降到9.9元的玻璃杯,商场原价只要17.9元,一条原价488元的项链,商场正常售价只要29.8元。元,详情页也没有“原价488元”的介绍。
此外,一些“一次买一个”的产品也成为临时产品的促销渠道。 比如一瓶9.9元的啤酒,原价是38元,但是搜索店铺发现两瓶原价是38元,而且还有一个多月就过期了。 评论页面有消费者表示,“顺手买的,没想到买到的是短期产品。”
消费者赵女士告诉记者,她购买过一款“手买1件”的产品,产品图片上写着“9斤玉米”9.9元,但实际上只有2斤,而且2斤的标志用灰色小字显示。 她去商品页面看了介绍,发现差评很多。
专家: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涉嫌哄抬物价
“急买1”的产品质量如何? 谁在提倡“赶快买1”? 记者联系了该购物平台,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记者查询互联网平台发现,不少运营商都推出了“轻松买1件”,主要是为了产品清仓和新用户建立对产品的基本评价。 有平台甚至有人致力于推广这种类型的营销。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所副秘书长陈银江认为,消费者在“一次买一件”中无法查看商品详情,也会加剧买空等情况的发生。术语产品和“错误的商品”,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陈银江: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有权了解真实情况,但商家将最优惠甚至是虚构的信息抛给消费者,消费者看不到自己真正想知道的商品信息。 这种通过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来误导、欺骗消费者的情况,已经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损害。
此外淘宝打折,部分商家“手工买1件”虚标价格后进行“大幅降价”低价折扣平台,明显违反了《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明令禁止的“虚构原价”行为。 》,还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陈银江:
这种行为确实涉嫌哄抬物价。 “买1件”表面上看是很便宜的价格,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但实际上它的原价可能是虚构的。 从掌握的信息来看,该行为确实涉嫌虚构高原价诱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