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谁都可以卖咖啡,良品铺子也不例外。
近日,宜兰商业注意到部分良品铺子门店开始销售咖啡。 美式10元,拿铁15元,任意零售品+6元即可享用一杯任意咖啡。 此外,时下最火的饮品之一良品铺子“小青柠汁”也出现在了店内冷柜最显眼的位置。
其实,良品铺子的新动作远不止这些。 据了解,近两年,良品铺子相继开发了儿童零食品牌“小食鲜”、健身代餐零食品牌“空卡多”、控糖零食品牌“解糖友”。 此外,自有零食大众零售品牌“零食满家”开始着眼于湖北市场的快速扩张,并与黑蚂蚁资本共同投资了零食集合店品牌“赵一鸣零食”。
财报显示,2022年,良品铺子共开发产品83款,储备产品57款,上线新品603个SKU,创造销售额过千万新品17款,推出营养健康加工创新技术11项. 全年研发费用5055万元,同比增长27.45%。
显然,从各个角度看,良品铺子都算得上是一个勤奋的学生,付出了很多,学习了很多。 但遗憾的是,这种勤奋似乎并没有体现在营收上。 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24%,为近四年来最低营收增速。
业绩增长靠开店和团购
一般来说,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愿意早点发布财报,如果业绩不够好,就会尽量推迟。 今年,良品铺子的年报发布时间比2021年晚了2天,虽然时间只晚了2天,但营业收入增速已经从2021年的18.11%下降到2022年的1.24%。
从营收来看,2022年业绩为94.4亿元,同比增长1.24%。 从财报数据来看,业绩来自电商行业、加盟业务、直营业务和团购业务四个部分,但增长的核心因素有两个:
1、团购业务。 2022年团购业务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53.49%,比去年增加1.72亿元,是良品铺子所有业务板块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如何加盟品牌折扣店,公司以中小业主团购福利为目标,激励员工主动围绕店圈拓客,团购销售额大幅增长的各种商店。 这其实也体现了良品铺子的经营策略,多渠道发力。 对于良品铺子来说,多条腿走路确实是一种更有保障的体现。
2、直营店扩张。 2022年,良品铺子将拥有998家直营店,同比增长10.03%,净增91家,意味着每4天就会诞生1家良品铺子直营店。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直营零售业务收入15.56亿元,同比增长10.44%,较上年增加1.47亿元。 其中,每家直营店年均营业收入155.92万元。 与2021年相比,每家直营店的年营业收入只增加了5800元。 这也意味着,直营业务部分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新店的开张,而非存量门店的业绩增长。
此外,2022年,良品铺子电商收入46.98亿元,同比下降3.29%,较上年减少1.6亿元; 特许经营业务收入25.72亿元,同比增长0.61%,仅增加1600万元。
整体来看,直营零售业务和团购业务的收入增长抵消了电商业务的下降,带动了整体收入的小幅增长。
会员无法移动
事实上,正是因为每家门店能产生的收入有限,加盟店的开店速度开始放缓。 良品铺子2019年和2020年将新增200多家加盟店,而2021年和2022年加盟店数量将有所增加。 新加盟店数量在200家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加盟店的增加并不能带动加盟业务收入的增长。 2022年新开门店161家,但加盟业务收入仅增长0.61%。
对于大多数想要走大众化路线的品牌来说,几乎都会选择开设加盟店,当然,良品铺子也不例外。
首先,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可以更好地形成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影响力,甚至改写行业竞争格局。 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也有利于平衡渠道,促进品牌的长远发展。
其次,加盟店开通后,品牌的收入和现金流有机会得到大幅优化。 以良品铺子的加盟模式为例,加盟商使用公司的品牌资源,向公司支付商品的货款。 因此,对于良品铺子而言,门店的增加意味着加盟费收入,而门店的存量意味着商品采购成本,将贡献相当可观的收入。
最后,品牌在达到一定门店数后的再扩张,还需要资金以外的加盟商的帮助,比如下沉市场的优质积分。 在谈到瑞幸加盟的原因时,瑞幸董事长郭金义表示,低线城市的咖啡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分散,选址和管理难度较大。 通过合作伙伴在当地的优势打折信息,结合智能化远程监控手段,快速占领下沉市场,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对于品牌来说,加盟商生意好意味着品牌进货的收入继续存在,同时可以吸引新的加盟商进来,赚取新的加盟费和更多的进货收入。
但此时此刻,对于良品铺子来说,品牌的口碑还在,加盟商带来的收入却开始增加。
其实从零食行业的数据来看,整个零食行业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2年中国休闲零食行业整体零售额约为1.56万亿元,其中线下零售额将达到1.30万亿元,占比83%。
2017年起步的小食,生意火爆。 自2018年11月开出100家门店后,一直保持着200家、400家、800家门店的“指数级”增长节奏。 到2022年底,将以1.5倍的速度新增1200家门店。 实现全国2000家门店的市场规模,目前仅2006年成立的良品铺子门店就只有3226家。
排除外部因素后,从良品铺子自身来看,增长瓶颈的根源在于自身的“高端”定位。
高端不好
在过去几年的消费升级浪潮中,良品铺子抓住了年轻人“健康生活”的消费理念,一再强调“高端”、高标准、高保障、高品质。 Aspect也一直在努力塑造品牌的高端形象。
但实际上,高端路线未必那么好走。
一,赚不到更多的钱。
良品铺子创始人、董事长杨洪春曾多次公开表示,“高端零食是一个空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需求不断增长。无论经济如何变化,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都会不是改变。高端零食可以区别于低质低价、同质化、价格战,才有未来。
但实际上,与其他三大零食企业相比,走高端路线的良品铺子毛利率并不高。 近五年来,良品铺子的毛利率一直低于来伊份,并且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从2018年的31.21%下降到2022年的27.57%。杨红春的初衷是为了区别于低品质而低价、同质化、价格战,但实际上,从毛利率来看,走高端路线并没有让良品铺子赚到更多的钱。
第二,高端在哪里?
杨红春刚决定走高端路线时,曾反思:“过去,我们一年开发四五百种产品,每一种开发成本都在10万多元,加起来上千万。这些成本是都被工厂覆盖了,消费者消化了之后感觉不到,存活下来的只有几十款,这不是问题吗?我们已经有丰富的品类,线上线下1100多个SKU。不能再盲目扩大品类,要提升品质。
但实际情况是如何加盟品牌折扣店,良品铺子在店内卖咖啡、冷饮,为儿童、健身人群、糖尿病人群开发新品牌,开零食集合,一年研发投入却只有5055万元,这让人思考。 这笔钱真的够覆盖这么多新品类吗? 每款新品分担的研发成本,真的让良品铺子的零食比其他品牌更高端吗?
三是与下沉市场的冲突。
在良品铺子执着于高端产品的这几年,定位为“性价比”的零食已经成长为不可忽视的劲敌。 去年开店数量是良品铺子的四倍多。
杨红春曾表示,无论消费升级还是降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改变,尤其是零食。 消费者对零食的需求自始至终都在升级。 他们宁愿在其他地方少花钱。 但在吃方面,只想买好的,吃的好,吃的开心。 由于零食在日常消费中占比不高,良品铺子的高频消费者一年的消费只有1200-300元。
但实际上,下沉市场是中国消费行业的基础市场。 过去几年,拼多多和米歇尔冰城的崛起,验证了低价的力量。 中国餐饮市场现有的4家万店餐饮品牌,包括蜜雪冰城、华莱士、绝味鸭脖和正新鸡扒,都是从下沉市场起家的。
折扣店和短线店的流行告诉我们,消费者不仅要买好吃的,更要买便宜的。 高端人才难立。
整体来看,高端定位导致良品铺子陷入增长瓶颈,加盟店增速放缓,新增加盟店并未带来更多收入。
零食行业还在高速增长,竞争对手还在快速扩张,但良品铺子的业绩反而按下了暂停键。 业绩焦虑让良品铺子四处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但曾经的休闲食品第一企业或许该停下脚步,寻找最合适的商业模式,而不是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