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访问

促销的具体方式有哪些(电商平台“顺手买1件”涉嫌价格欺诈?)

近日,电商平台“抢购1件”促销模式涉嫌价格欺诈的消息成为关注热点。

消费者投诉,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发现结算页面出现“买1件”促销商品。 原价488元的珍珠项链仅售19.8元。 由于推荐的图片看起来物美价廉,虽然点击后看不到商品的详细介绍,但消费者还是会查看付款。 但是收到货后才发现项链的材质其实是廉价塑料,同款商品在卖家店铺的正常售价仅为29.8元。 您也可以在评估页面上看到它。 有很多人被愚弄了。 退货了,客服不理。 该消费者表示,如果下单时能看到产品介绍和这些评论,他绝对不会购买。 现在退货费时费力。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消费者的遭遇并不少见。 有人买了标价128元、便宜26.9元的遮阳板,却发现材质和剪裁都以次充好。 有人买了一条小丝巾,标价129元,便宜9.9元,原来是一条普通的手帕。 可以看到,在一些平台和商家,“买1件到手”不仅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而且原价离谱,手的“优惠”价格也很水。

促销的具体方式有哪些(电商平台“顺手买1件”涉嫌价格欺诈?)

那么,为什么“手工买1件”变成了“手工坑一次”呢?

作为近年来逐渐流行的零售电商新方式,“买1件”最基本的活动规则是:当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总订单金额达到商家设定的活动门槛时,他们可以在订单页面上勾选订单。 选择一件免运费的商品以获得超值兑换。 这个游戏的初衷是帮助商家提高客单价,推销新品,加快消化库存,但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购买流程来看,“买1件”的页面设计往往比较简单,且不支持跳转查询,消费者在支付前无法了解商品的材质、规格、评价等信息。 从销售过程来看,“一次买一件”往往以“低价换高价”作为营销口号,但实际上打折信息,不仅无法核实商品的真实价格,而且购买时的价格与产品详情页面上的价格不同。 这三个价格都是商家“一张嘴”,说多少就说多少。 从售后环节来看,消费者同样面临退货难的问题。 有的商家“拖拖拉拉”,不予理会; 一些商家显得“义无反顾”,不仅要求消费者拍照、录像,还打电话骚扰、纠正差评。

上述问题的出现,与平台制定的活动规则不无关系。 例如,活动规则支持跨店“买1件”,导致促销商品的卖家与消费者原购买的完全不同,使得原店对“买”的商品不承担责任。 再比如促销的具体方式有哪些,活动规则要求“促销商品详情需支付后方可查看”,这也为商家销售劣质商品提供了空间。

那么,部分商家“买1件到手”的营销活动是否涉嫌诱导消费、哄抬物价?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莉莉认为,出现在“买1”促销页面的商品,往往是大数据根据消费者购物习惯计算得出的匹配结果。 如果这种产品是消费者每天习惯购买的,那么他可能不需要浏览产品的详情页来了解具体信息,包括:价格、产地、生产商、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价格有一定的优惠,那么消费者就能得到真正的实惠。 但这并不代表商家完全不能提供相关信息查询渠道。 即便是付费后才能看到,也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同时,对于商品原价、详情页价格和免费价格不一致的情况,如果有证据表明商家虚报价格,消费者可以举报涉嫌价格欺诈并要求赔偿。

崔莉莉还表示,已经发生的多起案例表明,部分商家利用这种营销方式,将促销活动变成了精心设计的陷阱,将促销页面变成了低质劣质产品的流转地。 这违背了“一次买一个”的初衷。 因此促销的具体方式有哪些,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商家和平台的行为。 商家要讲究质量和信誉,以优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以良好的信誉留住消费者。 在受到口碑、产品质量和价格、用户反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查看促销产品。 同时,需要改进页面设计,让消费者在支付前可以通过点击图片或商品名称查看商品的详细信息。 当然,我们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一旦发现商家虚报价格、以次充好,必须依法从严惩处。

(看新闻Knews记者:金梅、翟静、陈宇辉)

赞(0)
转载请注明出处:0512打折网 » 促销的具体方式有哪些(电商平台“顺手买1件”涉嫌价格欺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