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超市看到各种各样的
折扣和特别优惠
如果是假期
大优惠大促销更给力…
为什么超市经常打折?
有的顾客去超市挑选比较,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下单,而有的则相反。
所以超市最好用高价来吸引忠诚(或懒惰)的顾客,用低价来吸引抄底者。
为什么超市不使用中间价位?
这是因为中间价没有任何好处,首先价格不够高,无法从忠实客户那里赚到更多钱,其次价格不够低,无法吸引逢低吸纳者。
这还不是全部,如果超市价格保持稳定,即使是对价格最不敏感的购物者也会知道如何货比三家,并且很容易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便宜货。
这就是为什么商店不能坚持高价或低价,而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跳来跳去的原因。
价格定位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超市里的特价商品总是在变,顾客一次去两家超市购物太麻烦了。
如果顾客能够预知哪些商品会打折,他们就可以提前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甚至可以选择合适的超市买到最便宜的商品。
事实上,更准确和描述性的方法是通过将商品的通常价格视为高于折扣价的溢价来扭转“销售”的行为,而不是将通常价格与折扣价进行比较大甩卖。
在超市里,很多商品的价格都是以9结尾的,比如9.9、19.9、199.9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超市价格以9结尾?
1、非整数定价法
实验证明,对于以9结尾的价格和以0结尾的价格(比如9.9和10),人们对9.9的涨价感觉也比较小,感觉不到涨了多少。
其实,这是商业社会普遍采用的一种非整数定价方式。
非整数定价法的优点:一是给人一种精确计算就是最低价的心理感觉; 二是给人廉价感。
2.尾价策略
实际上,将价格最后一位设置为“9”的方法是尾数定价策略的一种尾数定价,即为产品设置以小数结尾的非整数价格。
使用“尾数定价”会使消费者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影响。
❶感觉很便宜
虽然标价99.99元的商品和标价100.05元的商品差价不到0.1元打折是怎么算的,但前者给买家的感觉是不到100元,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是100元以上. 因此,前者给消费者一种价格便宜的感觉,让人容易接受。
❷ 精准
带尾数的定价,可以让消费者觉得商品定价很认真、很准确,甚至几毛钱都能算清楚,从而产生信任感。
❸ 图片吉祥寓意
有些数字往往被赋予了一些独特的含义。 比如我们的产品经常以6、8、9结尾,很少以“4”结尾。
以这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数字结尾,迎合了消费者对吉祥的渴望,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算大家都知道这是商业策略,还是会买账~
逛超市小贴士
1.不要只选择触手可及的东西
超市商品陈列有一个共同的原则:超市一般将利润较高或即将过期的商品摆放在1.5米至1.7米的高度。 所以,你轻易拿到的东西,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东西。
2.鲜奶一般放在最里面
在超市里,放在最外面的牛奶、酸奶、肉类等食物的生产日期都不是最新的,但里面的生产日期会更新,即食物“新鲜”。
这种产品植入方式是超市的一种营销策略。 比如对于高利润的商品,一般人习惯用右手,所以超市就放在右边。 不是很新鲜需要立即出售的食品,通常也会放在这个位置。
3、大包装不一定比小包装更划算
很多人认为“多买比少买实惠”。 事实上,很多商品大包装的价格要比小包装贵。 这种情况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打折是怎么算的,如饮料、薯片等。
超市利用心理“光环效应”压低食品、杂货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并经常进行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给你视觉上的满足。
让你形成这个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
少数商家悄悄加价赠送商品; 还有不少超市经常将即将过期的商品与正品捆绑销售,消费者往往会忽略其生产日期。
4、买散装食品要看日期
很多超市都有散装食品专区,价格比包装食品略便宜,买的人多。 但有些散装食品只是简单地包装成袋子,大部分没有生产日期,只有包装日期。
食物是什么时候生产出来的,能保存多久都是未知数。 而且,很多散装零食都是盒装采购的,在散装销售过程中会不断添加。 新旧食物混在一起打折信息,不利于确认其保质期。
5、注意切开包装的水果
切好的水果中可能有不新鲜或变质的水果。
建议您尽量购买完整的水果,现切现切。 如果一定要购买预先包装好的切好的水果,要注意包装是否完整,是否过期。 另外,买回家后,应尽快放入冰箱冷藏。 食用前应清洗干净,切掉外层果肉后食用。
学会以上小技巧,你就能轻松识破超市的小套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