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灵兽第1241篇原创文章
从目前国内折扣店的状态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作者/初五六香
ID/灵寿客
1个
哪种类型的折扣店更适合中国?
目前,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中国还处于折扣店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折扣店也在摸索自己。
不过,折扣业态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的观点基本得到了大多数业内人士的认可。
在宽窄创投创始合伙人潘金举看来,中国零售市场发展至今,一直在开拓更多、更好、更快的需求。 随着消费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尤其是在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的情况下,满足“更便宜”需求的零售解决方案势必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如果渠道能够以更经济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渠道一定能够从存量市场上切下一大块零售市场蛋糕。” 潘金举告诉《灵兽》。
在零售业极其发达的欧美市场,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得到验证。 2021年德国折扣店市场占比为35%,英国为25%。
平成30年(1989-2019)日本零售业发展史,中国可以借鉴。
早在2019年5月,研究日本零售业多年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就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未来3到5年将是关键点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必将影响零售业。 有非常大的影响。
首先,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日本高度相似。 在某种程度上,日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二是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低速发展过程中,日本经济停滞不前、收入下降、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扩大、自然灾害频发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在少子化、零增长、收入下降的大环境下,零售业该如何发展? 哪些行业在衰退? 回顾平成时代30年的经济发展,日本零售业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首当其冲的是百货业的衰落,其次是大卖场开折扣店能挣钱吗,最后是超级市场的状态。低增长。
过去30年,只有两种业态快速成长,便利店和低价零售。
在平成时代日本低价零售的发展过程中,优衣库和堂吉诃德的成长和崛起是有目共睹的。 在此期间,日本还发展了一种新兴的、呈爆发式增长的低价零售业,称为商业超市开折扣店能挣钱吗,依靠低廉的价格和专业的品质取胜。
无疑,折扣店是低价零售的典型代表之一。
陈立平认为,新零售是一场交易革命。 买东西卖东西很方便,但是产品一点都没变。 过去十年,中国零售业的效率并没有提高。
从扁平化效率和投资回报率来看,与十年前没有变化,或略有下降。 根本原因是中国还没有产生以商品为中心的零售革命。 因此,未来零售业的根本命题是如何通过产品开发和自有品牌实现商业革命。
中国零售业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商品革命推动商业创新的时代。 以实体店的低价推动整个零售革命,或许是未来拉动消费的重要一环。
如今三年过去了,陈丽萍的判断正在一点一滴的应验。
一项全球零售业研究表明,折扣店将是未来十年增长最快的业态,复合增长率为5.6%——远高于大卖场的2.5%,甚至高于便利店的5.5% %。
经济越不景气,折扣店发展的机会就越大。
2个
但从目前国内折扣店的状态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潘金举认为,国内折扣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不太了解“折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种商业形式。 是单纯的白标,还是下架产品渠道形成的“折扣”? “我们认为,以上任何一种模式或手段都不是‘折扣’店的核心本质。”
实际上,折扣只是结果。 但在目前的市场中,绝大多数折扣店都将打折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或作为形成短期竞争力的手段,根本无法形成长期竞争力。
以尾货折扣店为例,他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在大规模扩张的过程中难以提供稳定、长期的大货源。
“这是由尾货的特性决定的,尾货本身来自于上游品牌的生产排期与下游需求之间的摩擦,这种摩擦本身是极不稳定的,尾货折扣的转型目前面临着难点在于,在折扣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中,核心竞争力是‘找到剩菜在哪儿’的能力,不具备形成长期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潘进举说。
市场也证明,折扣店凭借其商业模式红利发展迅速,但这种商业模式极易被复制,很快就会陷入红海竞争。
据M31 Capital投资人胡春龙介绍,目前市场上很多折扣店都不得不去市场上寻找一些相对不太理想的产品,一些折扣店还增加了一些临时产品和一些在途商品。 ,甚至短期价格波动。
其实以上这些都还不错,甚至有些“折扣店”还靠一些同城生活的促销手段来获取流量,根本不像是标准的折扣店。
无疑,这样的折扣店未来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潘金举坦言,无论是ALDI还是LIDL,今天的成就都是长期发展和沉淀的结果。 目前,国内的折扣店还处于发展初期,大部分还没有认识到折扣店长期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是靠模式本身的红利期(不是激烈的竞争)进行快速发展。
“与国外的折扣店相比,国内的折扣店没有办法大规模盈利。” 潘进举说。
胡春龙也认为,对于大多数折扣业态来说,在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首要的核心要素是能够赚钱,或者说能够继续存在和生存下去。 “先找到可以建立的商业模式或单店模式,仔细考虑门店的边界和外延,需要创业者花大量时间研究和尝试。”
3个
胡春龙认为,社区型折扣店更适合当下国内市场。
他进一步描述:一个标准的折扣店是一个已经开了十几年,并且能够持续经营的“杂货店”。 满足了周边社区居民最基本的需求,产品相对稳定,但价格优,性价比极佳。
“整体消费效率非常高,消费者来到门店,没有什么可买的,但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门店就像一个社区固有产品的仓库。区域居民来这里买,不吃亏,就不会上当。” 胡春龙说。
这就是典型的折扣店的样子。
潘金菊表示,他们更倾向于通用型、大规模盈利的店型:单品动态销售的规模优势明显,高效运营管理下的低成本控制能力优势明显.
同时,潘金举认为,ALDI模式在中国的推行遇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国情:在中国家庭的杂货消费中,生鲜占比较大,但生鲜品类较多,操作繁重,不规范。
“我们一直在寻找能够将中国国情与ALDI模式相结合的玩家,目前在社区杂货折扣连锁方面,景小禾是最好的践行者。”潘金举说。
京小禾社区店门类丰富,2000个社区可以撑起一个店; 同时,其单品SKU效率极高,社区用户渗透率达到70%-80%。
更重要的是,其门店高效运营下的低成本费率控制良好。 这为未来盈利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荆小河正在稳步前行。
4个
对于国内折扣店是否以加盟模式发展,潘金菊也有自己的判断。
她认为特许经营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选择。 加盟商的核心诉求是盈利。 如果折扣店类型不具备普遍性和规模化的盈利能力,那么快速扩张意义不大。 毕竟,靠加盟商是没有办法形成规模化的连锁优势的。
同时,潘金举强调,如果店型本身适合加盟(门店经营可以规范、可控、规模化盈利),产业链本身有足够的利润空间,那么加盟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杠杆效应是链条发展中的一种正向叠加效应。
但就折扣店本身而言,一方面,如果品牌商选择加盟模式,维系其生存的供应链收入与加盟店的“低价”难免会产生矛盾结尾。 如果不是库存,供应链涨价后,其实很难维持原来的低价;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加盟商运营能力参差不齐,品牌方需要对加盟商进行强管控,系统输出精细化运营能力,需要品牌方做好充分准备。
胡春龙表示,折扣店业务的加盟难度较大。 典型折扣店的毛利率在15个点左右。 从特许经营体系来看,目前国内常规的特许经营体系难以支撑。
因为折扣店是长期的,需要一定时期的培育淘宝打折,即使从短期来看,店铺培育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还不足以支持靠烧钱来扩大规模。 对于折扣店业务来说,金钱烧掉的市场规模毫无意义。
“我们看国外大部分地区折扣业务的发展情况,前三名的市场份额都在90%以上。”潘金举说。
由此推断,国内折扣店市场仍是一片潜力巨大的蓝海。
“折扣行业是一个长线行业,行业集中度高,如果国内现在的玩家能够保持先发优势,不断发展迭代,可能会诞生千亿市值的公司将来。” 潘进举说。
从以往日本商业超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如何做到低价?
即30%的产品在国内加工生产,40%的产品从全球采购,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低价,然后30%的产品与国内各大品牌合作,共同创建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新业务。 思路。
但这是否适合中国市场还需要实践检验。
目前,国内折扣店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折扣店品牌还处于各自为政、抢地盘的阶段,远未到尽头。 (灵兽传媒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