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访问

最好的购物平台(京东百亿补贴背后:电商江湖老炮和新秀纷纷行动)

残酷的存量竞争带来了竞争重心和商业逻辑的变化,电商领域的老将和新秀纷纷出手。 “变”也是整个电商行业2023年的关键词。

作者| 蓝洞商业于伟林

2023年5月11日晚间,京东集团发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一季度财报:营收2430亿元,净利润7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这份财报是检验京东近几个月一系列变化的一张关键成绩单。

“今年是京东为长远发展积极调整布局的一年,”京东CEO徐磊在财报中表示。 同时发布的消息,徐磊即将退休,原CFO徐然将成为新任CEO商场打折,恰好是这句话的注脚。

年初以来,“求变”一直是京东最受瞩目的关键词。

从组织架构的调整,到备受行业关注的“百亿补贴”,再到上月启动的自营与POP平权,再到第三方商户的更多赋能。 对于成立20多年的京东来说,就像是开启了新一轮的内部创业。 根在内外。

疫情三年的黑天鹅事件催化了消费者网购习惯的形成,也加速了流量红利天花板的到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预测,到2022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将达到8.45亿,占网民总数的近80%。 2013年,这一比例不到50%。

残酷的存量竞争带来了竞争重心和商业逻辑的变化,电商领域的老将和新秀纷纷出手。 “变”也是整个电商行业的2023年关键词。

5月10日,淘宝20周年低档。 阿里人更关注当天的618商家大会。 淘宝天猫集团CEO戴山带领王海、刘鹏以新集团的名义亮相。 ,提出对用户规模进行历史性投资,帮助商家留住用户;

无独有偶,在3月份字节跳动11周年的内部讲话中,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将电商列为两大主业之一。 并且近期推出了开设个人店铺、商品卡下单免佣金等一系列措施。 无不显示抖音从流量电商向货架电商转型的野心。

过去一年,以小红书为首的“种草电商”成为业内模仿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公司共推出了16个自有种草产品/功能,包括腾讯的“小鹅拼拼”、抖音的“新种草”、“科松”、“有食”等。 、阿里的种草电商“舞台帮”、快手的潮流分享平台“半风”等。

重视消费者和商家的体验,重视渠道和供应链能力成为主旋律。 如果细化成一个理论,就可以回归到刘强东一直强调的“成本、效率、体验”。

早在2022年初,刘强东就曾公开表示,“产业价值链理论决定,业务范围越广的企业越能创造更多价值,而那些只做单一环节(如交易平台)的企业往往去另一种情况。” ,也就是说,把自己越做越大,却榨取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良好的价值理念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京东多年来对供应链的大力投入,以及近期回归“低价心态”的一系列创新”。

京东进入电商行业第三个十年,国人喜欢总结十年的变化。 在互联网电商的战场上,十年似乎很长,也已经几经沧桑。 无论是对手还是武器,都发生了数次变化。

如果十年前京东是一艘巨轮,那么现在它已经成长为一支舰队。 而如何把控方向,让这支舰队驶向更广阔的海域,则是新任CEO和京东下一个新命题。

消费者平等

4月,首创百亿补贴的拼多多高调宣布,再添10亿元“数字家电消费季”——今年的618大战是不是又提前了?

其实618不是进阶,而是每天618。

三年的疫情,让流量红利见顶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存一年钱等到618、双11一次买够的消费习惯不再是旧有的,取而代之的是理性消费和精打细算。 平台竞争也从购物节大战转为“天天低价”。

作为双向市场的连接器,面对这种类似于无限战争的价格战,如果供需双方不能形成良性循环,结果将是毁灭性的。 而这也是当初京东向京东提出百亿补贴时外界最担心的一点,京东近年来以“好”“快”为突出优势。

刘强东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考虑到物流等成本,京东不可能做到和竞争对手一样的价格。 底线是“不要太贵”,但POP(第三方卖家)必须做到和竞争对手一样的低价,最终让整个京东生态做到最低价。

目前,这种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从一季度财报数据来看,亮点纷呈环环相扣。

一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4.5%,占总收入的19.5%。 徐然在财报会上解释说,这是因为加入京东的第三方商家数量创历史新高。 一季度,京东新增商户同比增长240%。

商家端的活跃增长带来了消费生态的繁荣,进而促进了用户端的增长。 徐磊在财报会上表示,“一季度零售业务的复购用户和付费会员规模同比分别实现20%和30%的快速增长”,“京东PLUS会员达到3500万一季度末,会员年均消费水平保持在非会员的8.4倍。

而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京东近几个月来进行的一系列自我革命。

最近,在4月初的经营管理会议上,京东零售确立了最新的组织改革框架,包括取消事业群制,改为事业部制。 原事业群负责人兼任事业部负责人; 公司各事业部将按照细分的类别划分为具体的业务单元,类别负责人将被赋予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包括人事任免权。

组织架构调整后,拥有数万员工的京东零售最多只有三个汇报层级。 这赋予一线业务单元最大的决策能力,使业务决策更加敏捷和高效。

结构调整是为业务改革奠定基础。 拆分后的事业部,将不区分POP和自营。 两者将全面融合,由统一的品类领导者管理,进一步实现流量“平权”。 此外,京东还将开放和适配部分自营服务(如价格保障、运费保险、闪电退款、快速审核、售后上门取件退款等) POP商户,让他们匹配自营级别。

京东供应链能力的下沉并不止于此,而是继续向下,直到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小微企业”。

今年年初,京东发布“春晓计划”,旨在降低商家入驻门槛和开店成本。 开通自然人入驻通道,提供“0元试营业”、2100元“新店礼包”等12项扶持政策。 近乎零的开业成本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和传统手工艺人。 这些特色事业群形成了对京东商业生态的差异化补充。

长期以来,自主创业一直被视为京东的重要城墙。 推倒个体经营与第三方之间的围墙,实现真正的平等权利,无疑是一次冒险的尝试。

在财报会上,针对分析师的提问,徐冉的解释是:我们的核心零售业务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任何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模式都应该提供给他们。 这与我们擅长什么无关。

“短期来看,业务调整确实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集团财报收入的增速。但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京东各品类将回归到更健康的增长趋势长期来看,我们也认为超市品类仍是京东最重要的增长动力。

上游供应链再进化

京东站在“长期主义”的立场上,选择回归“成本、效率、体验”。 追求规模优势而非自营销售收入的背后最好的购物平台,是强大的供应链实力。

供应链与购物体验看似相距万里,实则息息相关。

比如2021年京东618,全国92%的区县、84%的乡镇消费者都可以享受到京东。 客户也可以在几分钟内体验到服务。

2022年618期间,通过京东下单的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00%,平均订单送达时间缩短4分钟。 疫情过去三年,京东那一抹红凭借牢不可破的供应链调度能力,成为当时消费者最放心、最确定的存在。

从2007年弃光专注自建物流开始,2020年开始将战略定位从“以零售为主的科技与服务公司”升级为“以供应链为主的科技与服务公司”,再到2023年京东商发、京东实业相继递交招股书。 京东本质上已经成为一家供应链公司,开始收获供应链投资的果实。

我们从京东目前大力扶持的小微商户来看,其供应链整体实力是如何升级的。

京东的供应链是物流,但又不仅仅是物流。 比如刚刚过去的春茶季,就是这一过程的典型缩影。

茶农最关心的是能否及时将春天的第一口茶送到大江南北。 第一步,京东速递通过产地直达、整车集运、开通专线等方式保障运营,实现优先中转。 在数字化智能赋能的背景下,调度中心可以根据预测的件数信息,在采茶前对调度端进行资源规划,并在高峰时段实时滚动件载状态。

除了物流,为了不影响春茶的口感,京东物流对包装进行了升级,采用了“保鲜膜+加厚气泡膜+编织袋+纸箱”的独家包装。

另外,让茶叶发货快,卖得好。

京东物流通过数十万京东兄弟推广、直播带货、CPS社区助销等创新营销方式,帮助茶农拓宽销售渠道,获得更多流量关注。

供应链能力的下沉,实现了产业上下游产业产品的双向联动发展。 赢得了上千家合作商家的信赖,也带来了成本的降低。 另外,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特点之一就是规模效应。 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供应链的效率就越好。 在此基础上,看似亏本赚钱的“天天低价”也变成了“天天低价”。

这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刘强东所说的“十节甘蔗”理论,即只有承接价值链中更多的环节,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京东将业务触角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等零售业多条价值链,多年来专注于商品流通和供应链生态能力。 供应链的实力终于成为京东的增长源泉。

另一个收获是,供应链效率优化后,可以对各个行业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 例如,冷链物流服务可以应用于茶叶,也可以应用于低温乳制品、冷鲜肉、蔬菜水果,甚至药品。

正如徐然在电话会议中强调的那样:“京东的优势与其他行业的竞争对手有着根本的不同——京东是供应链驱动的平台,而不是流量驱动的平台。” 基于此,京东不断升级供应链优势,持续释放规模效应,“将运营效率节省下来的资金转嫁给消费者”。

2023年一季度,京东物流洛杉矶3号仓库将正式投入使用。 京东物流在美国的自营仓库管理面积已超过130万平方英尺,多个仓库具有不同的定位功能; 推进数字化智能供应链在工业行业应用的“工程”系列技术产品。

电商新封神之战,功夫远超交易

2023年的电商领域进入了“大乱局”的局面,各家企业都在努力补短板,寻找优势。

京东重回低价心态,百亿补贴切拼拼多多; 拼多多出海,用特木复制自己; 淘宝和天猫合并,直言要全面推广内容,核心战略是从货架电商到兴趣电商; 但趣味电商抖音开始向货架电商进军,同时学习了小红书的种草和美团的本地生活; 小红书也增加了直播带货,开始走进本地生活……

电商行业的变革正在酝酿,新的诸神之战或许远不止于交易。

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在《Built to Last》中说: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如何创建一个“可以”永存的基础,而是应该创建那些“值得”长寿的基础——创建一个有内涵的公司优质的公司,如果死了,世界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已进入第三个十年。 从初出茅庐到割据再到新的封神之战,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新兴电商,都爆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在京东,我们看到了长期主义的坚持,我们选择做正确的事,而不是短期的速效。 在搞好优质低价高效逻辑的同时,组织架构的调整和组织单元的优化无不体现出想要摆脱旧依赖,颠覆消费者以往印象,实现重生的愿望在新的竞争形势下。 决心。

与阿里分拆六大部门,同样计划“成熟一个,列出一个”; 京东已经这样做了很长时间。 今年3月最好的购物平台,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分拆旗下子公司京东商城和京东商城上市。 随后迅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截至目前,“京东系”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京东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集团,以及收购的德邦股份。 再加上一字排开的京东科技,以及此次赴港的京东三发、京东实业,“京东系”有望扩大至8家上市公司。

如果说商业是一次航海,那么京东已经从十年前的一艘巨轮成长为一支舰队。 随着电商的回潮,京东正重回创业姿态,再次扬帆起航。

赞(0)
转载请注明出处:0512打折网 » 最好的购物平台(京东百亿补贴背后:电商江湖老炮和新秀纷纷行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