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消费博览会进入公众开放首日。 只需购票,更多普通消费者也可进入消费博览会主会场观展。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各展商也纷纷推出更多活动吸引观众眼球。 与看热闹相比,由于很多商品“免税”,现场观众的抢购热情将场馆变成了消费品大卖场,几乎没有观众空手走出展厅.
演唱会、博物馆展览、抽奖抽奖,花样百出,人气参展
无论是独立展位还是合作展位,消费博览会的参展商都希望能够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眼球。
一些展位依靠自己的品牌力量。 一宣布有礼品领取活动,就有大量参观者自发排队等候,比如一些化妆品品牌和奢侈品。 还有一些摊位完全靠自己的活动:农行摊位推出了红包兑换彩票,摊位处的福利彩票自助投注机前人山人海; 对面的椰子树把直播间搬到了现场,引起观众与主播合影留念; 多家跨国酒业集团将“酒吧”搬到了消费博会现场,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鸡尾酒,还有新烈酒可以尝试……
国际综合展区,意大利有现场手工饰品,日本有整条金枪鱼拆解秀,印尼展区几乎让每个路过的人都能品尝到他们的咖啡……
也有品牌将小型音乐会搬到了现场:一进展厅大门,右手边区域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现场演奏的《你和我》带来了一场给原本嘈杂的会场一点宁静的感觉。
景德镇各式华丽或典雅的瓷器、保利文化展出的文物复制品、时尚精品区的高级珠宝,让观众在展会现场有种身临其境的观展感。
观众参与乐成“汗毛” 参展商注重体验
展区内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也激发了观众的热情。 “我是用领取纪念品的方式来打卡消费博览会的。” 自媒体人肖正告诉北青报,他是海南人,笑称“羊毛扫过三遍”,很有经验。
萧正参观展览时,拉着一辆露营车。 刚到中午,车上就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展台纪念品,有杯子、饮料、化妆品小样、小包包、毛绒玩具等等。 肖征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是他走过几个展厅,排了几十家展商后的收获。
肖政表示,这些礼物有的可以通过关注展商微信获得,有的则需要填写调查问卷、注册APP、抽奖或玩游戏等深度参与。 就连他拉的露营车,也是在消费博览会现场送到银行的。 “来之前,我会在小红书上查看商家的活动商场打折现场,具体时间,做好计划,如果在现场遇到更好的活动,我会分享给小伙伴们。” 一分钟之内,就有两三拨人过来询问萧正是怎么弄到纪念品的。
事实上,很多观众都和肖政一样,愿意参与到展商的现场活动中,尤其是食品饮料展商的品酒会打折,大受欢迎。 与其他展会不同的是,本届消费博览参展商很少依靠宣传材料吸引观众。 每个参展商的主要关注点是真实的尝试,真实的品味和真实的体验。
“免税”消费博览购物也有优惠
“我们这台车在消费博览会上有特价,在‘零关税’的基础上,可以便宜30万左右。” 凯沃汽车工作人员在介绍库里南时表示。 “这款包在免税价的基础上再减10%。” “是的,这个是免税的,买两件可以免费送一小件。”
…消费博览会不仅是展会商场打折现场,更是现场销售。 即使价格和展出的豪车一样贵,也可以现场订购。 由于展会现场部分商品现已“免税”销售,部分难以享受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本地居民成为展会现场购物的主力军。 而不少展商也趁着展会的人气,推出了更大的优惠力度。
这一点在时尚精品展区体现得非常明显。 参展的十余家珠宝品牌,大部分已将销售点搬到展会,部分品牌仅导购员就有近20人。 打折也比比划算,“我们的黄金每克80元”、“我们的首饰两件可以享受13折”、“我们的会员还能再优惠”……
观众们也很服气,只要坐下来开始挑选,最后都会拎着大包小包离开。 “我们就是冲着这个过来的,比外面买便宜多了。” 也有观众看到打折一时兴起,“觉得很合适,但又没东西买,就决定选一款手链给儿子戴”。
香水产品、包袋和服装更受欢迎。 一些化妆品展商的导购声音嘶哑,一些服装品牌的导购没有技巧。 还有一些品牌产品因为首次在消费博览会上展出而卖不出去,这也引起了一些购买意向高的观众的不满。 不过,对于参展商来说,这种抱怨恰恰反映了观众对产品的期待。 “通过消费博览会,我们看到国内消费品市场的活力并未减弱。” 某跨国公司负责人表示。
文图/海南记者张欣报道
编辑/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