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这些所谓的“终结者”设备回收商出现在哪里,就意味着餐厅关门了。 他们常常“一手捧两家”,既听“旧人哭”,又见“新人笑”,对餐饮业的兴衰了如指掌。
本文从一个餐饮设备回收商的角度,观察疫情对餐饮行业的真实影响,聚焦餐饮企业的痛点和变化,帮助经营者理性避“坑”,走出“难”。
文字 | 新华日报
作者| 刘靖宇
从年初到现在,很多行业,尤其是餐饮行业,都受到疫情的冲击,生意不景气。 然而,在上海从事回收餐饮设备的几位90后却异常忙碌——白天忙着砸墙拆店,晚上经常被电话吵醒,要么被催问有没有是蒸笼,还是问问有没有刨冰机……很多新进的餐饮设备还没进库就被卖掉了。
五一假期期间,上海聚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刘秀虎和曹志伟带领工人们通宵工作。 他们在 5 天内拆除了 6 家商店并运送了 3 辆卡车。 那是名副其实的“劳动节”。
餐饮设备准备发放。受访者供图
上海玉清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红兵,近六个月来业务量也接近饱和。 一些没有及时入库的设备就放在街边,“怕被城管收走”。 不久前,进口火箭品牌咖啡机刚入库,就被浙江台州一位急不可耐的客户以“火箭速度”驱车数百公里当场取走。
餐饮业市场竞争激烈,每天开门歇业的餐厅很多,“开店关店”司空见惯。 这些所谓的“终结者”设备回收商出现在哪里,就意味着餐厅关门了。 他们常常“一手捧两家”,既听“旧人哭”,又见“新人笑”,对餐饮业的兴衰了如指掌。
不同于市场出清时的优胜劣汰,疫情下的餐饮业更是水深火热。 据企查查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餐饮企业注销2.8万家,仅3月就有1.2万家停业,平均每小时停业16家。
餐饮业的复苏速度也很惊人。 克服了最困难的时候,徐俊兴在宁波开了一家小店“六进海南鸡饭”,用了两年半时间。 5月营业额达38万元,业绩喜人; 西安印象创业合伙人王薇薇一直忙于筹备浦东国际机场和盒马生鲜的新店开张; 来自江苏靖江的90后小伙黄凯刚刚投资的“起锅火锅”,也顺利开始了试营业。 好几个月…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研究院提供的餐饮门店复工数据,2月份为25%,3月份为77%。 预计6月份,熬过严重疫情的门店复工率将超过90%。
本文从一个餐饮设备回收商的角度,观察疫情对餐饮行业的真实影响,聚焦餐饮企业的痛点和变化,帮助经营者理性避“坑”,走出“难”。
仓库里堆满了新的“二手设备”
上海人刘秀虎和曹志伟合力回收餐饮设备,注册成立了上海巨潮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刘秀虎负责对内,曹志伟负责对外。 每次和客户交涉后,他们一起开着货车,带着工人砸墙拆店,搬设备。
继2月停产后,3月迎来“回收潮”。 复工以来,与商家的约谈不断。 他们一天要走七八家店,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拆五家店。 这些关门歇业的餐厅,营业面积小到十几平方米,大到上千平方米。 很多店铺几年前刚装修好,疫情来了,关门一天就打包卖了。
拥有十多年餐饮业从业经验的肖立臣今年也遭遇了“滑铁卢”:位于北京望京SOHO的海鲜餐厅辛苦经营了8个月,仍亏了300万元。 三月份,他还没有打包卖掉整个店里的设备。 回到店里打开锁的那一刻,满脑子都是曾经人满为患的热闹景象。
曾在上海某外企从事通信工程工作的王薇薇,12年前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西安印象”。 关门期间,她总是坐在关门的店门口,说比在家“安全”。 偶尔有流浪猫路过,她很高兴的给了一只肉夹馍,可怜巴巴的对小猫说:“现在不能堂食了,你自己带‘外卖’吧。”
“我们还没有等到报复性消费,但我们必须等到报复性回收。” 刘秀虎告诉本报记者折满满目前有多少家店,该公司数千平方米的仓库里堆满了全新的“二手设备”。
仓库里的回收冰箱。受访者提供
同样来自上海的刘红兵两年前进入餐饮设备回收行业。 他见惯了动不动就赔几百万的老板,他深深地明白,大人的崩溃是可以在一瞬间发生的。 4月,上海青浦某饭店老板邀请刘红兵看饭店。 他顿时情绪失控,怒火中烧,大喊“要是倒闭,就跟倒闭似的”,还亲手砸了后厨,各种菜品、酱料都沾上了调料。 啤酒瓶碎了。
闻讯赶来的物业工作人员见状后淡定地说:“再收3000元清理垃圾。”
关闭的商店紧随其后。 曹志伟在上海南京西路去拆他谈妥的一家大酒店时,喊了一声“睁开眼”——昔日富丽堂皇的大堂如今一片狼藉,一堆刚拆下来的钢管乱七八糟地躺着,几十个放在角落里。 TOTO牌马桶。 横跨十多米,不锈钢厨具堆成了一座小山。
混乱的拆迁现场 受访者供图
一个路过的收垃圾的推着推车进来,问曹志伟有没有什么不要的。 最后,他用皮革装订的涂层纸将十几本食谱捆扎起来。 菜单包括鲍鱼、象拔蚌、东兴板等,每箱都要几百元。 大叔看了看说:这十几本菜谱卖了,可以换一碗炒面。
曹志伟知道,一般的冲印店做不出这种级别的菜谱,还得去照相馆定制,按照写真集的标准收费。 一本书几百块钱很正常。 有的酒店光是菜单就花了上万元,花了不少心思买的,拆店的时候都变成了垃圾。
他们拆除了南京西路一家西餐厅,投资近800万元,面积1000多平方米。 老板真舍得花钱,四个德国进口的烤炉花了20万多元。 “我们整店打包回收,价格不会超过10折。” 刘秀虎说道。
只想轻松赚快钱,注定不会长久
据刘秀虎统计,从去年6月至今淘宝打折,该公司拆解的数百家店铺中,“奶茶店”位居首位,堪称“创业小白杀手”:1995年之后的女生们做美容半年亏七八十万元; 30岁的老板一个月打工赚的30万元花光了; 做金融的小哥两个月亏了40多万。。。
1、奶茶是“小白创业杀手”
不少餐饮“小白”认为20万元可以开一家奶茶店。 结果交了转让费、加盟费、装修费、三个月的房租,又省了些原材料,就花了五六十万元。 有一个2000年后出生的小伙子,损失了将近70万元,这让刘秀虎印象深刻。 “我不明白他是怎么加入这样一个品牌的。” 这个热爱健身、穿着时髦的年轻人,有着接地气的网络名号“富贵”。
去年11月,“富贵儿”在上海人民公园地铁口开了一家名为“至尊茶”的奶茶加盟店。 装修很新潮,墙上有各种涂鸦,收银台旁边的小架子上放了几双运动鞋。 乍一看还以为是纽约时尚品牌Supreme进军奶茶行业。
“富贵儿”曾经是一家奶茶店。受访者供图
奶茶行业资本追逐,各种品牌层出不穷,他却选择了打着潮牌旗号的山寨品牌。 据称,从看到招商信息到缴纳20万元加盟费,只用了几个小时。 “我们拆机的时候,很多设备连保护膜都没撕,他也不知道叫什么,不知道怎么用。” 刘秀虎感到遗憾。 “从开盘到收盘,一天的成交额顶多几百元。”
今年1月,“富贵儿”依然咬着牙说,“跪着要坚持”。 4 月 6 日是他工作的最后一天。 他决定为路人调制饮品,但在店家关门前,桌上还有好几杯饮品没有送出。 “味道像小时候食堂卖的饮料,味道十足。” 刘秀虎回忆道。
本来是谈好价钱的,结果开店那天,“富贵儿”反悔了——舍不得,只好带走了。 双方僵持到深夜。 可下家店等着进场,房东给的十万多块押金因为违约不会退还给他,这样浪费也没有意义。
“看着他一个一个拔掉设备,我理解他的不舍,但及时止损也是好事。” 曹志伟很理智,“希望他能学到很多智慧,以后不要那么冲动。”
2.第二类关店是“火锅店”
5月底刚拆迁的一家特许火锅店,老板是一位50多岁的叔叔。 想到开店总比打工好,他投入了7万元的加盟费,50万余元的装修和厨房设备,4.5万元的月租金,以及之前的10万余元押金。 前后共花费超过100万元。 积蓄没了。
很多人认为火锅店好办,不需要请厨师,只需要准备好火锅底料,找几个小工洗碗、摆盘。 就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一做就废”。 今年1月,刘秀虎和曹志伟9天走访了7家火锅店,曹志伟开玩笑说“给其中4家颁发了‘结业证书’”。
行业数据显示,火锅是中餐行业最大的子品类,2018年占比超过13%,市场规模也在逐年稳步增长。 近年来,被誉为餐饮界的“最佳赛道”。
但是,火锅店的投入比较大,很多支出是普通消费者看不到的。 比如你想沿街开店,有时候天然气管道要5万到6万到10万多,而且你在装修上已经花了不少钱。 很多餐厅筹备不到一半,费用就超出了预算。 只能硬着头皮增资,几乎所有的投资都要上百万。
曹志伟以“火锅”为关键词搜索周边,就有20多家餐厅,“竞争相当激烈。” 全国火锅店中,个体店在品牌和供应链上不具备连锁店的优势,生存率低,但占比超过75%,新人不断进入。
想进军餐饮业的“小白”太多了。 “我只知道民以食为天,敢投几千万!就像学游泳,狗还没有学会,就一头扎进深水里,哪有这样的钱!”勇气?”
很多新手没有开店经验,贪图大图,虚张声势。 为了格调,一些店家花2万元订了一个1.8米高的巨型铜火锅放在前厅。 买了两套后,曹志伟感叹:“这么忙,要用完1600斤冰块!”
店家定制的大铜火锅。受访者供图
相比之下,29岁的河南小伙张六伟则非常精打细算。 他卖掉了宝马创立的餐饮品牌“蚝逍遥扒”。 为了节省成本,他让刘秀虎买了二手设备,近200平米的店面没有过度装修。 他笑着说:“花几万块钱做设计有点不公平,比起那些想象中的东西,干净、美味、独特才是最重要的。”
靠一碗海南鸡饭俘获众多食客的许俊兴也有同样的看法,“如果一家餐厅脱离了产品和服务,只想轻松赚快钱,那注定不会长久”
弃店出走,租金是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传统餐饮业普遍面临“三高一低”的困境:食材成本高、房租高、人工成本高、毛利率低。 持续高昂的租金成本也导致房东和店主之间的关系紧张。
从业12年的王薇薇表示,餐厅的毛利率至少要达到65%,其中30%要支付租金成本,另外30%要支付人工成本,剩下的5%应该是利润。
说起开在上海外滩某商场的“西安印象”直营店,她觉得很“幸运”。 2017年开业时,它获得了一年半的租金豁免,获得了足够的时间站稳脚跟。 该店终于在2019年下半年迎来了“高光时刻”,单日营业额从几千元飙升至近3万元。 ”王薇薇道:“这就证明当初的坚持是对的! 在她眼里,店铺和商场需要互相成就。 “我们互相支持,这样我们才能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日子。”
并非所有租户都如此高兴。 三个月前,刘红兵拆掉了上海长宁区一家有16年历史的中型酒店。 房东要涨房租,掌柜气愤离场,要求砸烂卖光,“一个水龙头都不留给房东”。
刘红兵虽然心疼店主,也配合“卖完”的诉求,但他说,“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等下一个进来的时候,也会装修得很好大张旗鼓,不会给房东造成任何损失。” ”
也有不少店主交不起房租跑路了。 4月,某物管公司邀请刘秀虎、曹志伟到店考察:店主拖欠房租跑路,长期停电,店内黑漆漆的,有异味门一打开。 当他们检查厨房设备时,发现冰箱内壁长满了黑色的蛆虫,里面的冷冻食品已经全部腐烂。
曹志伟胃里翻腾,连忙跑到门口大吐,现在说出来都心有余悸。
正在拆除的商业广场餐厅。受访者提供
商业广场是餐饮聚集区,也成为疫情期间的“关店重灾区”。 白天,商场冷清,服务人员多于顾客; 晚上,商场比白天更热闹,拆店、卸货,还有很多新商户进场装修。 一些经常去拆店的商业广场,业主熟悉,就会主动介绍业务。
租赁合同是掌柜最“吐槽”的点。 许多商场一般都与租户签订长期合同。 提前关店属于违约,押金不予退还。 因此,餐厅关门后离家不算,“清场”要花不少钱。
曹志伟说,因为涉及污水排放、管道铺设等,餐厅也会在粗糙的基础上加很多东西。 例如,拆除一个300平方米的店面,至少需要8万元的人工费、设备费和垃圾费。
有的商家打了个小算盘:自己已经损失惨重,装备卖不了高价,还得花钱修复,又拿不到定金。 为什么在这里浪费它并简单地“封锁”财产并离开。 铁定的商场是流水店。 对于商场来说,商家支付的押金足以支付原石修复的费用。
一些商户按规定离场,遇到不少麻烦。 陈女士在上海外滩商场开的甜品店几年前就倒闭了,直到4月份才请人清理店铺。 回店取设备时,保安拦在货梯处,执意要出门票,但物业下午5:30就关门了,她只好改日再来取票。拿到出境票。
她抱怨“进则笑迎,退则刁难”。 一张一张的申请表,一次又一次的“等待通知”让她头晕目眩,涉及到的退款也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在这些商家眼里,跟商场签的几十页合同都是套路,倒闭了才能明白。
刘秀虎提倡契约精神。 他认为,“病毒无情,楼主有爱”不能作为道德绑架。 即使部分商家认为协议内容不公平,双方也应自愿在白纸黑字上签字,并予以执行。
他们经常会遇到同一个房子被拆了好几次,而每拆一次,下一个房子就迫不及待地入市。 感慨之余,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新人”好运。
看似没有门槛,但进门之后,全是门槛
曹志伟15岁就南下到深圳打工。 他从月薪500元的服务员做起,送外卖,当过领班,做过供应商的代理。 从事餐饮业15年,一直梦想拥有一家餐厅。 虽然他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但他始终怯场。
没想到,在做了设备回收之后,他亲手拆掉的第二家店,竟然是曾经的“老板”。 当认识了七八年的老板让他拆掉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时,曹志伟心里很不是滋味。
餐饮业看似没有门槛,实则进门后壁垒重重,竞争异常激烈。 促销营销、人员配比、品类特征、价格优势、标准化、送餐率、翻桌率等无数个小环节,无需操心。
对于这一点,作为金融跨行餐饮起家的创业者许俊兴深有体会。
他是个“细节爱好者”,以工匠精神虔诚对待每一碗饭:他曾跑遍沿海多个省份寻找理想的肉鸡,没钱送货就自己下场; 饮食特点,愣是把“蜜月之旅”改成“美食之旅”,竟然一天吃十几顿海南鸡饭,还受了“工伤”——体重飙升20多单月斤; 为了找到最适合我儿子口味的酱油,特意到厂家“追根溯源”……
许俊兴的小店。受访者供图
两年半的时间,执着于顾客体验的许俊兴让小店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了宁波“粤菜评价榜”的第一名,不少食客慕名而来。 报到”。
许俊兴非常喜欢《喜剧之王》这部电影。 他觉得自己对细节的追求,就像周星驰苦读《演员的修养》一样。 耐心的积累之后,就会有黎明。
他的小店只有不到十张桌子,但每天能接待一百三十桌食客。 排队等候很正常,但他目前没有开分店的打算。 打开它。”
相比之下,萧厉尘的生意却越做越大,一往无前。 回顾过去十年在餐饮行业的经历,40岁的肖立臣百感交集。
20年前,肖立臣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一边做设计,一边进入餐饮行业。 2004年,他在望京主打海鲜,赚到了“第一桶金”。 之后滚动发展不断,近年相继开设了七八家社区店。
他告诉记者,“商人逐利的冲动是他们的本性。” 这些社区店的盈利能力并没有达到预期,而这次2019年重返望京开店的尝试,却把之前的大部分盈利都“塞”了进去。
反思整个运营过程,他并没有把崩溃归咎于疫情,只是提前暴露了问题。
肖立臣认为,成本上升和毛利率下降是原因之一。 以他的海鲜餐厅为例。 2004年,一份鲍汁饭卖88元,而主厨的月薪只有2000元。 整个餐厅的毛利率不会低。 85%; 相比之下,一碗鲍汁饭才卖18元,主厨月薪1万元也请不来。
定位失误也给了小电致命一击。 去年开业前,他花了5个月的时间选址。 他总觉得望京SOHO“每天人很多,每家餐厅都爆满”。 这样的人流怎么可能不赚钱呢? 开业后,每天排队的人确实很多,累死他了,但原本设想的“高档写字楼=高消费场所”的等式并不成立,每天的营业额甚至达不到预期的一半。
奋斗了8个月,小李臣目睹了多家餐厅的来来去去,也很难走出“先杀同行,后杀自己”的价格战怪圈。
尤其是疫情之后,一些餐厅的短板暴露无遗。 一些企业已经在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外卖,而一些餐厅才刚刚开始涉足外卖; 在门口发传单招揽散户,肖力臣苦笑道:“跟不上发展趋势,就好像别人已经在用导弹了,你还在练射箭。” 政策、客户、技术、资本都在重塑竞争规则和实力格局,没有准备就入场,只会摔得很惨。
有的人黯然离开游戏,有的人快乐地进入游戏,
餐饮业天然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
餐饮业的高速发展,依然吸引着不少创业者入局,但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据行业数据显示,国内餐厅的平均寿命不到一年半。 2017年新增的311万家餐厅中,2018年倒闭285万家,占比超过90%。
这个行业的新陈代谢,做设备回收的人都深有体会。
疫情期间,刘红兵确实收到了不少设备,但都不够卖。 在他看来,每年都有大量餐厅关门折满满目前有多少家店,而且关门是零星的、悄无声息的。 “关店潮”只是提前集中暴露问题,相应的“开店潮”也只是时间问题。
曹志伟安排发货。受访者供图
曹志伟笑称,自己什么都缺,但不缺客户。 在他的微信好友申请里,连续好几页都是还没来得及加的“新好友”。 他说这些都是来买货的,有的老板不耐烦,直接开着货车去仓库提装备,还有人来的时候给他带了几只老母鸡。
“只有封闭的公司,没有封闭的行业。” 虽然做羊肉供应商损失了40万多元,但曹志伟依然热衷于餐饮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餐饮收入达到4.67万亿元。 以1978年为基点,突破第一个万亿用了28年; 从3万亿到4万亿,只用了3年时间,而且还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王薇薇坚信,在非标准化特征如此明显的餐饮行业,标准化是大势所趋。 她将通信工程的标准化理念注入到菜肴的管理中,比如红烧肉,是30多种调味料的复合呈现。 “我们每家店的红烧肉味道都是一样的,在传播方面,就是把模拟过程数字化。” 疫情期间,她不能开门营业,而是全身心投入优化各种香料的配比。
王薇薇正在研究香料的配比。受访者供图
“现阶段的餐饮,注定是一个积累和成长的过程。” 2012年,王薇薇开始为门店建设基础设施,建立初级供应链。 这也是我们抵御疫情风暴的法宝之一。”
刘秀虎说,“越做越大的餐饮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专注于提升客户体验。各种‘游戏’炒作、营销、开店,不过是借餐饮之名,消费者只是看它。“大公司依靠长期战略取胜。 一些大型餐饮集团长期布局私域流量,开发自己的小程序,积极培训消费者在线点餐,让用户提前上线。
As early as March, Liu Xiuhu noticed that some catering companies with "behind the knowledge" also began to recruit "private domain traffic operation supervisors", while some companies that were still "unknowingly" were always based on their inherent experience. Attempt to "use tactical efforts to make up for strategic deficiencies."
Xiao Lichen has a very persistent attitude. He regards life as a boxing match, "you must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survive, and you must have a strong ability to fight." The plan of catering is only a temporary rest at present.
He suggested that those "little whites" who want to work in the catering industry should not just make superficial cognitions, first go to a restaurant to apply for a part-time job, and see through many problems that ordinary consumers cannot usually see,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o Do.
Liu Hongbing is determined to continue to cultivate in the equipment recycling industry. After all, this is an unpopular industry, and it is very profitable if it is done well. In the research report released by the China Commerci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in 2019,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scale of the catering market in 2020 is expected to exceed 5 trillion yuan. Although affected by the epidemic, it is destined that this day will not come too slowly. In the heat, everyone is rushing to the gold mine, I will be the one at the f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