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大众两年半后,上生心所将迎来又一轮大变局。
1月14日,位于上盛新所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孙科山庄将部分时尚地面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上盛·新所城市更新与历史文献展”揭幕。
同时,上盛信所二期的建设也提上日程,将于明年1月开工。 经过约两年半的建设,占地4.8万平方米的上盛心所,将以完整的形态向世界展示新时代城市生活与过去“哥伦比亚生活圈”相融合的格局。
自2018年1月尚盛·心所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时隔30个月,孙科别墅装修完成,完成了尚善·心所历史记忆中的最后一块拼图。 自今年1月TSUTAYA BOOKS上海首家门店在乡村俱乐部正式开业后,这片昔日的“神秘地带”正越来越成为人人都能享受的公共生活空间。
三个房间
漫步城市更新的理想场所
2016年,上海万科启动了对延安西路1262号原建筑及场地的改造,实现了地块由大院落向复合型文创园区的功能改造。 其中,建于1930年代的孙科别墅是上海市首批优秀历史建筑之一。 曾为孙中山之子孙科的宅邸,后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使用。 这座建筑的保护性修复和功能更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览第一单元以“田园”为主题,聚焦1920-1930年代“哥伦比亚居住圈”第一批居民的生活足迹,利用与该地区相关的书籍、地图、影像资料展示“哥伦比亚住宅圈”的早期历史和建筑风格。 第二单位“单位”的“主角”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1951年至2016年在此工作、开展科研工作,呈现上生所空间从“城郊乡村建筑”到现代城市庭院的变迁. 第三单元“社区”展示了上盛信所自2018年成立以来,为这个百年老地开启的新篇章。
关于城市和人的思想贯穿始终。 展览伊始,首先出现在参观者面前的展品是20年代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设计图,清晰地还原了各个历史建筑过去的功能和空间形态。 展厅壁炉上挂着一张1937年的上海地图,原本是两个独立的版本。 这是该地图首次完整呈现给公众。 苏州河、网友广场(原跑马场)、城隍庙等今日上海的地标建筑,都可以在 1930 年代的地图上找到踪迹。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设计图纸
一楼展厅沙盘还原“哥伦比亚生活圈”首批住户的亮点
展览的两次“倒叙”值得细细品味。 “田园”展区内有一个巨大的圆形沙盘,还原了昔日“哥伦比亚生活圈”的风貌,也就是今天的新华路街区。 1927年拍摄的一张老照片显示了当时尚未建成的乡村俱乐部。 周围的农田与今天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雄伟的延安路高架形成鲜明对比。
在“单位”展区,策展人设计了上生社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年表淘宝打折,包括194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立上生社、1951年上生社搬迁、 1959年设立专业技术培训班,以及研制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和今天的流感疫苗等重要科研成果。 展区内还有6块显示屏,播放着4位在上圣所工作30多年的老员工和2位新华路居民的口述历史。 著名沪剧演员马丽丽回忆起上海沪剧从“邻居”上生那里借来猴子表演的趣事。
装修后的孙科山庄外立面,水泥鳞片很有特色
独特的
《上海版》茑屋书店
即将到来的1月,国外知名文化品牌茑屋书店将入驻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打造2000平方米以“美育”为理念的生活方式建议书店。 二层空间内,丰富的精选图书、限定商品和体验活动,将向上海市民展示来自国外的“拓田屋书店”文化IP。
就在上个月,TSUTAYA BOOKS中国首家门店在杭州天目里公园开业。 上海茑屋和杭州茑屋有什么区别? “竞争力”和多样性将如何体现?
“上海的茑屋书店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 上海万科尚盛信办公室负责人陈立林表示,上海茑屋书店位于拥有近100年历史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 它在空间厚度和文化底蕴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不可替代性。 茑屋书店带来的内容也将全面贯彻“建筑可以读”的理念。
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还发生了另一件有趣的事情。 茑屋书店来到上生心所后,在乡村俱乐部的壁炉上发现了“CCC”的标志,也就是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Columbia Country Club”的简称。 巧合的是,茑屋书店的母公司“文化便利俱乐部”的简称也恰好是“CCC”。 “暗中的默契,说明文化的传承是无可替代的。”
美国一公司
眼下,旗下拥有李佳琦所在的美ONE公司和谢霆锋、伊能静等明星公司或工作室的商盛信所,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熟知的“网红地标”。 但对于运营商来说,“网红”效应并不长久。 真正有自己的运行逻辑和内生动力,才是有机的、有弹性的城市更新的基础。
明年开工建设的上盛心所二期,除了在业态上保持办公和商业的比重外,文化和会展方面的投入也将继续加大。 “文化其实是上生心所的核心。” 陈丽琳说道。 今年1月,上盛心所成为新一批“上海演艺新空间”,顺势推出的悬疑剧场广受好评。
上盛心所二期将合理开发利用大量地下空间,主要缓解园区及周边地区的停车难问题。 这也是城市更新的一大难点——城市更新项目大多集中在核心区。 在“退二进三”的时代浪潮下,工业遗产的配套设施不适应服务业的需要,需要更新升级。 但在实际规划建设中,也需要兼顾保护半径的控制,需要严格的专家评审,确保建设方案的安全性。 难度虽大,但对这座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
还原马赛克和水磨石的制作过程
上盛信所文创产品
在城市更新中
“金色、白色和小红点”
从诞生到运营,上盛心所的核心关键词就是“城市更新”。 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城市更新本身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体系。 在上盛信所的案例中,上海万科逐渐探索出城市更新的“四个坚持”。
坚持都市大众时尚。 比如上生心所公园几乎所有的大门都是24小时开放的。 上午9点记者采访时,周边居民尤其是亲子家庭比白领更早进入园区。 还未开张的咖啡店和餐厅门前,站满了家长推着婴儿车的身影。 “每个人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自己家的后花园。”
坚持保留功能改造。 上生学院以前在外界看来并不时髦。 “新办公”不仅要面向大众时尚,还要承载餐饮、文化等多种业态。 转换是否“顺畅”,非常考验操作者的能力。
坚持风格的连续性。 既要保护优秀的历史建筑,又要考虑如何活化利用1940年代和50年代建造的一般历史建筑,以及现在的新建筑如何与旧建筑有机碰撞,从而向历史致敬充分发挥现代园区的效能。
坚持挖掘文化属性。 “上盛心所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空间上海打折书店,而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文化IP空间’。” 陈立林表示,上盛心所的开发要求高于普通公园。 如何平衡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开发运营方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有一点我们感受很深,城市更新首先要讲究格调,其次才是业态和业态。”
80年代,导演斯皮尔伯格在执导电影《太阳帝国》时,曾到上海外滩等地取景。 影片的小说原型也是作者本人,国外著名作家JG巴拉德。 1930年出生于上海后,他和父母是“哥伦比亚住宅圈”的第一批居民。 巴拉德有个邻居叫帕特里夏,她的父亲是商人,母亲是记者。 在她晚年写的回忆录中,和哥哥一起在乡村俱乐部游泳玩耍的生活跃然纸上……
当年的“哥伦比亚生活圈”在经历了历史变迁和城市更新后,在今天有了另一种表现形式。
“社区”展厅内,一张长方形的沙盘详细记录了现在新华路历史街区的完整风貌。 不同色块对应不同属性的建筑:金色代表历史保护建筑,如孙科别墅、泰安路花园洋房; 白色代表文化园区和设施,如上海影视城、法华525公园; 白银代表工业遗产; 透明色 待建尚盛·心所二期。
部分建筑顶部还有一个小红点——代表城市微更新项目,如万科参与改造的敬老村上海打折书店,在核心区打造了一个养老综合体集健康服务、老年餐饮、休闲活动、康复医学为一体的城市。 一站式社区医疗服务综合体。
眼下,上海正在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将于2023年1月开始试点。坚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相信在我们城市中未来,“金”不缺,“银”变“白”,“小红点”越来越多。
改造后的孙科山庄大门
沙盘还原“哥伦比亚生活圈”第一批居民
栏目编辑:王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