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刚上任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 我们可以在教学反思中记录自己学到的新的教学方法。 写教学反思要注意什么格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打折》数学教学感悟,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打折”数学教学反思1
“折扣”课是一门以百分比为单位的独立课,在学生所学的百分比知识的基础上讲授。 这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流、购物等方式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的这种认识,只是生活经验所产生的感性认识。 比如打折,同学们可以认为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是问为什么,能说清楚的不多。 因此,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折扣知识的概念。 此外,学生很少将生活中的这种商业折扣与数学和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百分比联系起来,缺乏知识之间交流和相互转化的意识。 因此,教师有必要规范引导,形成系统的观念,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学。 但在农村生活中,打折并不像城市那样普遍。 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尽量考虑到我们农村学生的现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 所以我在介绍新课的时候,就从同学们经常接触到的自行车说起。 许多农村地区的学生骑自行车上学。 同学们对自行车都很熟悉,于是我就创造了“给女儿买辆自行车”的情景。 通过猜测我买了多少自行车并将其与原价进行比较,得出了折扣。 然后再进一步探究打折是怎么回事,用自己所知道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投入最多的是创设了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 例如:去商场买衣服有30%的折扣; 去菜市场买菜; 去两家商店买彩笔; 做个小经理,设计打折广告等。
其中去菜市场买菜的情况在农村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但是在农村买很多菜的时候,经常会说包罗万象,所以买起来很便宜,就是多买少付。 据此,我认为这相当于打折,但没有提到“打折”二字。 让学生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地体验数学。 然而课后自我反省,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点牵强?
“打折”数学教学反思2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是百分比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置身于问题情境中,通过切身体验,自主探索,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增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兴趣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人认为这门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成功:
1、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情况和感受。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在本课中,我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淘宝打折,用他们熟悉的“购物”来引入学习,把简单枯燥的理性知识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的动态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实用性”是本课的突出特点。 无论是“折扣”还是“分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我们研究和探讨的必要。 因此,我根据班级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量让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到的内容。 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学习空间。
3、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介绍新班级的时候,我先从同学们熟悉的常客龙超市说起,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 然后让大家互相交谈,介绍一下新班级“打折”。 这种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和真实感受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介绍起来很自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当然,这个类也有它的缺点。 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打折问题数学,这门课比较难,尤其是“合作示范”部分。 虽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但仍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在拓展环节,在提出“企业是亏钱还是赚钱?还是不赚钱还是不赚钱?”的问题后,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合作,独立演示,然后给出这个评价,会让全班的知识点更加完整。
“打折”数学教学反思3
关于打折的问题,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理解。 于是刚下课,我就用课件展示了一张服装店庆典的图片,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顿时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我通过提问解决了这节课的知识点。 从实践来看打折问题数学,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较好,说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在实例的处理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 例4是在知道原价的基础上求打折后的当前价。 同学们很快讨论了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的问题,求一个数的百分比。 将所学的新知识转化为以前的知识,容易被学生接受。
巩固练习时,我都是从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目的有二:一是巩固知识点;二是巩固知识点。 二是让那些学困生从这里找到自信。 基础好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好的。 基础差的孩子,能在课堂上掌握这道题一定很有成就感! 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题,是为那些吃不饱的孩子准备的。 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小朋友的竞争力,让更多的小朋友参与其中!
课后反思这堂课,觉得有些地方做得更好。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可能与他们现有的生活经历有关。 他们在这里体验过成功的喜悦,兴致一下子高了起来。 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 关注每一个孩子,这堂课非常好! 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还是很心急,没有耐心等那些差生来表达。 今后,我们要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中低年级的学生。
【“打折”数学教学反思(选3篇)】相关文章:
“打折”教学反思09-03
数学教案“打折”08-24
数学教学反思(选5篇)07-02
数学教学反思12-27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卷05-16
对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思考03-29
对数学课后教学的思考12-28
对数学进位和加法教学的反思12-26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11-29
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