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单”、“组队PK活动”……又是一年双十一,不少人感叹“羊毛”难“挤”,套路太深。 其实,现在“省钱”的方式越来越多了。 例如,折扣仓这一吸引众多零售企业“官宣”入驻的新业态,正以其齐全的品类和价格优势逐渐成为新的“淘宝”目的地。 这里的人每天都可以“双十一”。
零售巨头进军折扣店
如今,“省钱”的方式越来越多,双十一的“羊毛”也不再是线上的专属。 越来越多的线下门店和零售巨头也加入进来,瞄准“折扣仓”。 “新格式。
近年来,仓储式超市门店备受关注。 山姆、好市多等知名仓储式超市在全国遍地开花。 山姆、好市多等品牌进入了大规模复制阶段,业绩和口碑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统计,Costco 2021财年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为614.41亿美元,同比增长17.5%。
2019年以来,折扣仓陆续出现。 疫情过后,开店速度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据成都“有品时代”全球食品折扣仓(以下简称“有品时代折扣仓”)总经理介绍,目前成都有30多家合作伙伴,大型仓只有6、7家。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店开张,全省地级市也差不多有一两家。”
支持进口商转型的政策
事实上,除了零售巨头,从“折扣仓”中获益的,大多是曾经“光明正大”的进口商。
张明亮从事进口行业12年。 他曾经是一位“资深”的国际食品采购员。 疫情前,他每年都飞到世界各地参加展览。 保持控制并热情招待。” 生意最好的时候,他在29个国家拥有437款畅销商品,服务于全国800多家直营大卖场和3.5万家便利店。
“疫情过后,这两年进口业务受到很大影响。” 张明亮说,一是受灾国生产跟不上,二是海运价格暴涨。 “与国产相比,进口食品主要靠多品类赢得市场。” 此外,进口行业也间接受到国内门店的影响,“传统门店销售额逐年萎缩,营销渠道越来越不畅通。”
他表示,对于进口企业来说,贴现仓或许是疫情期间的一种转型方式。 “我试过小规模的进口食品折扣店,生意不错,今年干脆升级成了折扣仓。” 张明亮说道。
打造新的“淘宝地”
抱着四处张望的心态进店,结果购物车里塞满了要买的商品。 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成为年轻人在折扣店购物的常态。 近日,记者在成都走访部分折扣仓、折扣店时看到淘宝折扣店,这些折扣仓并没有大型超市、便利店那种相对精致的装修,整体风格非常简约,更像是一个仓库。 就有品时代优惠仓而言,全场商品达15000余种,涵盖进口食品、国产网红零食、品牌优惠洗衣护理等。
“一进来就有淘宝的感觉,都是新奇的零食淘宝打折,什么都想尝尝,但越买越买。” 在仓内逛街的“00后”小刘告诉记者,她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成都最近开设了很多食品折扣仓,所以也来“打卡”购物。 没想到会买这么多东西。 在大众点评平台上,和小刘一样心态的消费者还有很多。
记者注意到,来打折仓库购物的以年轻人居多,但也不乏中老年人。 有店主表示,这个价格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尤其是酒类产品,经常会一箱一箱地搬上门。 张明亮还表示,未来折扣仓一定会对外开放,打破低价竞争,“价格便宜的同时,商品的质量一定要好。”
采访中淘宝折扣店,60后吴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打折仓附近,平时喜欢进来给家人买些进口零食尝尝鲜。 中老年人进仓后更愿意购买坚果、橄榄油等健康食品。
每天都是“双十一”
“10盒紫菜才卖10块钱!一开始还以为价格不对,拿到单子就仔细看了看,这个价格真的很合适。” 何女士手里拿着买的零食告诉记者。 14.9元一盒,折扣仓的东西真的很便宜。 由于折扣仓产品价格低廉,很多消费者称之为“省钱店”。
产品价格仅比门店优惠50%至30%,80%以上的产品低于“全网最低价”。 折扣仓为何“放低姿态”? 张明亮透露,折扣仓的低价秘诀其实很简单,“一是货品直接采购,缩短了供应链,降低了额外成本;二是很多物美价廉的品牌受限于自己口碑和规模。进入大卖场,折扣仓成为不错的渠道选择。” 因此,与其说食品折扣仓是从消费者身上挣钱,不如说是从渠道、厂家“挣”钱。
张明亮介绍,店内部分商品价格低到“双十一”期间“难以想象”。 “市场上十几元的牌子矿泉水现在只要4块钱。”
“折扣仓首先是超市,但又不是简单的超市。” 张明亮分析,现在消费者的观念和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从一味追求品牌到求真务实,让一些物美价廉的民品成为网红。 折扣仓的出现,不仅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也给线下消费带来了新鲜感。
如今,通过供应链的整合,折扣仓让低价优势不再是电商的特权,“扫羊毛”省钱的方式也将变得多样化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