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访问

卖打折东西的商场(商超洗牌,商超卖场开启一轮洗牌!洗牌在即! )

开设折扣店已成为超市的新举措。

随着零售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其他渠道的分流,超市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收入下滑、利润亏损成为常态。

寻找新的解毒剂成了超市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超市一直在尝试各种新业态。 如今,继仓储店、会员店之后,折扣店也成为超市的新战场。

10月31日,盒马发布了最新的“上、下、出”计划。 盒马奥特莱斯和盒马小区主要承担“下”的任务,旨在重构卖打折东西的商场,商品价格是大卖场的一半。

行业的龙头往往是风向标。 除了盒马,永辉、家家悦也纷纷涌入折扣店,试图以更低的价格突围。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低价成为消费者的最爱,这也催生了折扣店的发展。 此前,好太买、喜提高等临时食品店以低价快速扩张,超市的加入再次搅动折扣店市场。

随着进入市场的玩家增多,折扣店的竞争也很激烈,但道路并不平坦。 一直以来,下沉市场都是玩家想要攻克的重镇,但想要真正抢到蛋糕却并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折扣店率先开启了一轮洗牌。 今年3月,繁荣集市的母公司上海繁荣苗科技有限公司在拖欠供应商贷款金额的合同纠纷中称,公司业务已经停止,没有现金流,无法正常运转。准备申请破产。

这背后是各大商超供应链和产品实力的竞争。 折扣店的特殊性在于,如果对断货商品的处理没有做好,极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

现阶段,大部分超市对于折扣店业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这是新希望还是又一次“试错”? 时间很快就会证明一切。

超市都开了折扣店

如果说去年有会员店热潮,折扣店则成为超市的新方向。 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位,正是商超自救的缩影。

近日,在盒马新零售供给大会上,盒马强调了折扣店业态“盒马奥特莱斯”。 盒马首席商品官赵家宇在会上透露,盒马奥特莱斯、盒马生鲜店和盒马X会员店已被纳入盒马“三驾马车”,今年以来均实现了555%的销售额。 ,同比增长25%和247%。

早在去年10月,首家盒马生鲜奥特莱斯店就开业了,主打盒马生鲜的短线产品、当天未售完的日生生产品、运输途中略有损耗的产品。 换句话说,当时的盒马生鲜奥特莱斯更像是盒马生鲜的临时食品店,承担着为盒马生鲜清理库存的重要角色。

今年,盒马生鲜奥特莱斯正式升级为盒马奥特莱斯。 它不仅卖期货,还沿袭了盒马一贯的风格,即推出了盒马奥特莱斯自有品牌。 “盒马奥特莱斯”目前拥有三个自有品牌:盒马NB、盒马林轩和盒马白标。

盒马奥特莱斯店,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在新零售供给大会上,盒马总裁侯毅也披露了经营数据。 迭代的上海“盒马奥特莱斯”门店400平米,毛利率15%,日销量15万。

巧合的是,物美在北京门头沟地区开了一家名为“美淘”的折扣店。 主要销售物美大卖场的季节性商品,以及售罄后不再补货的换货商品。 过期产品占30%。

行业巨头的入局,彻底刮起了折扣店的风。

去年开始,零售电商巨头苏宁宣布进军折扣店,首店落户马鞍山; 人人乐在深圳、天津开设两家会员折扣店; 同年10月,家家悦也宣布在山东潍坊开设首家折扣店。

此外,不收取会员费的仓储店也被外界认为更像是打折的仓储店。 去年5月,永辉仓储店在福州开业。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永辉仓储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39%,单店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136%。

其实,在各大卖场生意不景气的情况下,超市集体开折扣店并不奇怪。

长期以来,大卖场对临时食品的管控十分严格。 一般情况下,一些超过允许交货期的产品会在收货过程中被淘汰。 但是,这些产品还没有过保质期,更不能进入大卖场。

这无形中消除了大卖场库存和周转的压力。 折扣店模式恰好承担了这部分库存,从而提高了库存周转效率,减少了企业亏损。

卖打折东西的商场(商超洗牌,商超卖场开启一轮洗牌!洗牌在即!
)

更重要的是,大卖场本身的业务已经进入寒冬期,营收下降成为超市共同面临的问题。 其中,超市面临的环境复杂。 一部分商品需求由线上电商平台划分,另一部分上门需求由便利店、社区团购划分。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环境日益趋紧,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强调性价比和精打细算已经成为大趋势。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带动了新的折扣店业态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超市在折扣店领域试水,但谁能成为中国版的“Aldi”还很难说。

低价卖货,超市押注下沉市场“半条命”

与许多商业业态一样,折扣店也是进口产品。

探索诞生于上世纪二战后欧洲市场环境的折扣店的由来。 经济越不景气,折扣店就越受欢迎。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折扣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2%。 近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 目前正处于扩张期。

这里需要区分的是,折扣店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软折扣,一种是硬折扣。 前者指的是通过断货准时的食品实现低价,这是最近大火的概念,比如日本的堂吉诃德和中国的Best Deals。 后者是指超市通过精简SKU和运营成本,利用其上游的规模优势,获得比门店更低的进货价格,实现规模经济,如德国的ALDI。

不管是哪种模式,折扣店本质上都是在通过低价抢夺市场生意。 这也意味着,超市盯上了折扣店背后更具潜力的下沉市场。

跑到“五环外”,最着急的莫过于盒马了。

今年9月,盒马CEO侯毅发布内部信,宣布成立七年的盒马已完成最新一轮组织架构升级。 其中,盒马NB事业部(盒马邻里、盒马奥特莱斯)由侯毅亲自掌舵,足以看出盒马对下沉市场的重视。

侯毅在盒马新零售供应大会上透露,盒马已在全国开设了50多家奥特莱斯店。 “我们在上海开了10多家折扣店,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在上海开100家店。” 折扣店。”

图源和猫里大众点评店

然而,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从10到100,盒马完成目标并不容易。

反观以往,从盒马Mini、盒马邻里到盒马奥特莱斯,盒马一直在努力突破下沉市场,但眼下,盒马还在尝试失误,甚至屡屡失败。 以盒马社区为例。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盒马邻里已在全国开出400家门店。 但从去年年底开始,据透露开始关站并退出多个城市。

放眼整个零售市场,没有玩家不盯上下沉市场这块“肥肉”,只是路径有所差异。

最直观的表现在店面。 前文提到,家家悦首家折扣店经营面积近3000平方米,配备5000余款单品,基本涵盖大超全品类。 而盒马奥特莱斯的门店面积只有400平米,覆盖1000多个SKU。 此外,物美开设的折扣店面积只有80平方米左右,店面位于物美自身现有大卖场的出口通道内。

除了门店规模不一,这些奥乐齐中国“弟子”无不将目光投向了减少SKU、降低运营成本。 总之,想要给消费者一个更低的价格,无非就是从源头上利用规模,拿到更低的进货价格,减少门店的亏损和运营成本。

例如,盒马奥特莱斯往往开在城市的外圈和郊区,也开在下沉市场; 华宇折扣店的产品包装非常简单,以仓库的形式陈列。

不可否认,从市场增速和规模来看,进入折扣店市场的门店增速确实非常猛烈。

今年年中,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超市100强”榜单中,折扣店HotMaxx以年营收17亿、门店规模401家的规模上榜。第一次,排名第63位。 其中,销售额增速为618.2%,门店增速为264.5%,增速最快。

但发展市场是一回事,从竞争中抢夺下沉市场又是另一回事。 即便是打着性价比旗号的超市,也要与线上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竞争,想要吸引消费者并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盒马和家家悦想要通过低价生鲜抢夺下沉市场也非常困难。 据易观分析统计,2020年,超过70%的生鲜电商消费者将来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其中40.9%来自一线城市,28.9%来自一线城市。来自新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占比将大幅提升。

卖打折东西的商场(商超洗牌,商超卖场开启一轮洗牌!洗牌在即!
)

如今,原来的临时食品折扣店已经开始了今年的淘汰赛,繁荣市集这样的玩家是最先被淘汰的。 但像盒马这样本身已经成为盈利问题的超市,将半条命放在下沉市场上,风险依然不小。

不断亏损的超市能否靠折扣店“止损”?

从仓储店、会员店,到折扣店,超市频频变向的原因是不断亏损,整个行业不景气。

近期,超市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2年三季报,亏损仍是各公司的主要困境。

永辉超市今年三季度营收221.75亿元,同比下降3.62%; 归属于母公司净亏损7.75亿元,同比减少3.2亿元。 长期来看,永辉超市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达8.87亿元; 另一方面,连锁超市京客隆三季度营收76.52亿元,同比下降9.84%; 净亏损6059.9万元,亏损继续扩大。

此外,盒马独立后需要自负盈亏,增加了盈利压力。 今年,盒马CEO侯毅也明确表示,盒马将“勒紧裤腰带卖打折东西的商场,进入拼搏阶段”。

对于亏损情况,不少零售企业将其归因于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其他渠道分流,以及疫情对公司部分重点区域经营的影响。

直观的表现就是愿意去超市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平均一天逛超市的人数为2414人优惠活动,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下降到2030人。

无论是前置仓、社区团购,还是本地外卖,还是家门口的生鲜超市,消费者都能以最便捷的方式买到与超市相同的商品,甚至还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超市是离开了。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2020年,国内连锁零售百强企业整体销售额为2.4万亿元,同比下降7.2%,这是1997年开始统计以来的首次下降。

然而,超市市场的竞争已经如此激烈。 折扣店模式能否成为商超的新解药?

经济不景气释放了折扣店的潜力,但大多数超市对这种业态还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 本质上,华人超市的折扣店和临时食品店似乎没有什么区别,还是各大超市都有卖。 处理剩菜和临时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说到折扣店,外界更愿意将其等同于临时食品店。

业内人士明白,要打破折扣店的形象,单靠低价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品牌力和商品力。

以盒马和家家悦为例。 两家公司在折扣店的货架上都有自己的产品,试图通过自己的品牌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 对于商家来说,自有品牌最大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成本,让产品更具性价比。

根据达曼国际咨询发布的2022中国自主品牌蓝海战略白皮书,自主品牌产品虽然价格低于第三方品牌产品,但其毛利率普遍在50%左右,即远高于厂家品牌的毛利率。 20%。

侯毅在不久前的新零售供给大会上表示,零售竞争的本质是产品竞争,“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盒马,不是因为盒马配送更快,而是因为盒马的产品。 差异化能力越来越强。”

但另一方面,折扣店的供应链管理也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临时食品店最大的痛点就是货源不稳定。 上游货源不稳定,导致下游消费者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低价商品,影响消费体验。

一般来说,临时食品往往离保质期比较近。 热销产品供应不足,冷门产品积压,导致部分临时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今年7月,好太卖因销售过期巧克力被罚款7000元。 与此同时,随意更改保质期、破损包装、假冒产品等问题也在行业内屡屡发生。

就算是顶尖玩家都这样,临时粮店也已经开始了一轮洗牌。 同样在7月,折扣店品牌繁荣集市的母公司上海冰冰喵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与供应商的合同纠纷诉讼中表示,因业务停摆,准备申请破产保护。没有现金流。

说到底还是供应链有问题。 食品行业的供应链本来就是复杂的,延伸到准时到货的产品,一批货要经过几番周折才能到达门店。 货源的稳定性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这些超市折扣店背靠大卖场,有着天然的优势。 这时候,有了稳定的货源,折扣店要做的就是保证商品的质量。 毕竟折扣店卖的低价货不是低质货,而是低价高品质货。

无论是会员店、仓储店,还是折扣店,都是超市自救的方式。 随着零售业的结构性变革,亏损的超市只能继续寻找解药。 如今,如何经营折扣店并实现可持续增长,将是对超市的又一大考验。

赞(0)
转载请注明出处:0512打折网 » 卖打折东西的商场(商超洗牌,商超卖场开启一轮洗牌!洗牌在即! )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