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市某鞋业企业的生产线上,工人们使用蒸软机对鞋面进行蒸制。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日前,上海警方通报破获一起假冒知名品牌运动鞋案,在福建莆田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缴获假冒品牌运动鞋6万余双,半成品10万余双。成品、仿冒设备500多台套。 达到1.2亿多元。 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质疑,上海警方为何要查处莆田的假鞋? 其实,莆田的假鞋业猖獗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在福建莆田,除了莆田医院,莆田假鞋也在运动鞋爱好者中“出名”,成为当地的又一张“名片”。 据说,莆田的假冒名牌运动鞋足以混淆真货,质量甚至比正品还要好,以至于有人在网上开玩笑说,如果一双名牌——名鞋穿三年不坏打折,一定不是正品,而是莆田出品。 但是,假鞋无论质量如何所谓的内购是正品吗,都是侵犯正品知识产权的盗版产品,必须予以打击。
制鞋业已成为莆田的主导产业。 据莆田市官方资料,全市有制鞋企业400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2019年共生产鞋履近13亿双。 当然,这种规模的制鞋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正规品牌代工,但假冒产品的比例恐怕也不小。 如果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的假鞋,当地鞋业可能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民众就业和政府税收都将受到影响。 这种考虑会不会影响当地打假的积极性?
新京报近日报道,在江苏常熟的“外贸村”,有2000多个服装摊位,每天营业两小时,售卖数万件“大牌”服装。 据记者探访,该场所在两三年前还是白天营业,现在因为“严查假货”,晚上才营业。 记者随机走访的几十个摊位,全是卖假货的。 各地监管部门都在“严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假冒市场呢? 由于监管部门大多在白天进行检查,下班后管理难度大。
假冒产品泛滥,网络电商平台也有责任。 上海警方在莆田打假鞋案中,从微信商家、网商售卖假鞋等渠道获得了一些重要线索。 被摧毁的假冒工厂按照网购平台卖家或微商要求的款式生产假鞋。 经中间商批发后,通过网店或微商平台销往全国。 打着低价销售代码等。 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利用网络犯罪几乎成为常态。 淘宝等电商平台一度充斥假冒伪劣产品。 后来虽然淘宝开始打击假货,每年都会关闭大量售卖假货的网店所谓的内购是正品吗,但还是难以根除。 微商通过社交平台朋友圈等渠道售卖的假冒伪劣产品更是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虽然电商平台都宣称打假,但由于假货价格低廉,可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产生交易。 电子商务平台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营业额。 成交量越大,平台越活跃,可以去资本市场讲故事,收钱。 因此,平台真正杜绝假货的内在动力可能也会打折扣。 一些电商平台甚至以满足下沉市场消费者需求为名,纵容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假冒伪劣商品看似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以低价购买大牌产品的需求,但这种通过侵犯正品品牌知识产权获得的“利益”终究难以为继。 只有保护知识产权,行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然,要政府、平台、卖家甚至消费者都意识到这一点,并彻底杜绝假冒产品,并非易事。 但政府和平台首先应该承担起责任,加大对侵权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
辛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