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已经结束了。 关于双十一,我们总会有说不完的话题。 自2009年阿里巴巴推出这个购物节至今已有14个年头,是中国互联网黄金时代打造的最成功的节日。
虽然人气大不如前,连阿里巴巴也不再公布具体的GMV数字,但双十一依然是大家关注的购物节。
没有人会想到,今年双十一刚过,热搜榜首竟然是波司登先涨后减的曝光。
一件9月用券后原价979.28元的羽绒服,在双十一竟然卖到979元,折后和满折后仅比平时低了28分钱。 这样的操作确实伤害了等待双十一再次购物的消费者。
波司登先提价再打折商家打折套路,价格套路
这款波司登羽绒服是如何推广的? 双十一前原价1499元。 叠加平台各项优惠措施后,优惠519.72元,实际支付金额979.28元。 而参加双十一活动,由于平台要求有10%的优惠,商家将活动价格调整为1349元,在平台上增加各种优惠措施后,实际支付的价格为979元。
不得不说,如果波司登就这样参加天猫的双十一活动,还不如不参加。 如果觉得自己的价格够低,又不愿意降价,那双十一活动就可以不参加了。 参加了双十一分红活动,却通过全打折运营只赚了28毛钱,让消费者觉得上当了,自己上了热搜。
这种价格套路并不少见,反映出商家的失信和监管缺失。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商家打折套路,他们认为大部分消费者不会长期关注一件商品的价格,即使找到套路,消费者也极有可能不会投诉。
平台的监管政策也很容易被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规避。 商家提供的折扣和折扣的高低没有量化标准。 即使消费者举报,也很难处罚。
正因如此,波司登明显的价格套路冲上了热搜榜。 经常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调查,仍作出“未发现波司登羽绒服先涨价后降价”的欺骗行为。 消费者”。
双十一套路让消费者不感兴趣
波司登的价格套路,其实也是双十一热度逐渐消退的重要原因。 阿里巴巴推出双十一前几年,平台和商家确实很有诚意,优惠力度很大,折扣力度很大。 很多商家在双十一的销售额,可能会超过全年其他时间的销售额总和。 十一也促成了众多品牌的崛起。
但后来,有商家发现平台的双十一政策存在漏洞,不一定要打折。 也可以先加价再打折参加活动。 于是,劣币驱逐良币,越来越多的商家在耍花招。 看宣传商场打折,他们也在参加双十一优惠活动,不过价格和平时一样,有些商品甚至比平时还要贵。
当双十一的套路越来越多的时候,消费者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少。 大多数人不再像开始时那样半夜盯着电脑抢购,所以平台也纷纷延长了双十一的预售期,就是为了让双十一期间的营业额保持增长。 看起来不错。
今年10月24日8时,2022天猫双11活动正式开启预售。 截至11月12日0时,2022年天猫双11最终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去年交易额为5403亿元。 当阿里自己不再追求营业额这个数字的时候,双十一会更加落寞。
当然,商家之所以在双十一玩价格把戏,是因为现在已经是买方市场,平时的价格已经是激烈竞争的结果,双十一没有大幅让利的空间。
天天低价胜过节假日打折
双十一初期卖家之所以与平台如此合作,是因为他们真的打折了:
一种是尝鲜,不想错过平台的主要活动来宣传自己,不想赚钱就去放量赚钱;
二是不要让竞争对手成为双十一的主角,抢了风头。
第三,当时淘宝几乎垄断了电商市场,如果不与阿里巴巴合作参加双十一活动,很可能会被平台打压,双十一以外的销售也会受到影响。
但现在不仅京东坐稳了自营电商的龙头地位,拼多多也已经能够挑战阿里,抖音电商和快手电商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界限。 电商市场格局的变化,给了商家更多的选择,不必只盯着淘宝和双十一。
反观新兴电商巨头拼多多,几乎没有参加过双十一,依然过着健康的生活。 天天低价的想法,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似乎都比光棍节才打折要好。
双十一商家不用累死,但赚的钱不多。 消费者不必等到双十一再消费。 这也让双十一这个曾经如火如荼的全民狂欢购物节逐渐变得平淡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