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茶饮的降价潮,整个餐饮赛道开始悄无声息地“降价”。
星巴克买一送一,2杯14.86元,变相悄悄降价;
海底捞人均消费约130+元,团购套餐后人均价格降至110元;
高端帝王牛排400多元/人,现在2人套餐只要429元;
…
最新数据显示,6月,受堂食限制,北京总客流量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上海仅为去年同期的33.97%。
不仅客流直线下降,“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不花钱”。短短三年时间,老百姓的心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能力也有所下降。
为了维持收支平衡,保住现金流,保住“活命”的机会,“降价”成了餐饮人仅剩的“保命工具”。
“团购,买一送一,菜品调价”,
一批餐厅悄悄变相“降价”
今年3月,在众多餐饮品牌纷纷涨价的时候,喜茶却开始降价。
而没过多久,在喜茶的带领下,一波龙头茶饮品牌开始加入价格战,纷纷从高端茶饮涌入中端主流茶饮市场。
有业内人士表示,喝茶是餐饮最好的“晴雨表”,能够最先感受到市场的变化和波动。
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假。专业餐饮记者近日发现,茶饮过后,一批餐饮企业也开始默默降价。
1、星巴克买一送一,2杯才20元,变相降价
“今天星巴克买一送一,2杯太妃榛子燕麦拿铁14.86元。”
星巴克的羊毛买一送一策略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很多网友在美团和饿了么上可以用一杯的价格买两杯星巴克。满20元包邮。
想想以前30多块钱的星巴克,不得不说最近的星巴克变相悄悄降价。
今年,中国的咖啡市场异常火爆。竞争价格、便利性和产品都有独特的策略。对于星巴克来说,过去可能是第三空间,但现在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国人也逐渐习惯了1开头的词。口味差异太大,很少有用户会再次被利用。
所以这也迫使星巴克放下身段,压低价格。
2、高端“王品”牛排人均500+元,2人套餐现仅需429元
吃过王品牛排的人都知道,如果两个人去打卡吃一顿,之前没有1000块钱肯定吃不上,人均最低要控制在400+元以上。
一些顾客只在生日、结婚纪念日等重要场合到店消费。可见王品确实是一家高档餐厅。
但近日,员工餐厅记者发现,在北京地区的门店,无论是抖音团购,还是其他点评网站的套餐优惠,均降价50%。现在两人套餐仅需588元,含餐前酒和面包。、牛排、汤、甜点、饮料和许多其他菜肴。
看看其他地区的活动,2人约会套餐才429元。
以此人均计算,同集团旗下王品牛排的兄弟品牌“喜提”价格相差无几。
喜提是旺品打造的一家中端牛排餐厅,人均价格180元。
两个兄弟品牌,一个面向中高端客户,一个面向普罗大众,如今仿佛成了不同路线的“竞争对手”,在同一个价位段展开竞争。
3、海底捞人均130多块,2人228的套餐能吃饱
海底捞是专业餐饮记者感知餐饮企业降价最明显的方式。
10月以来,海底捞一直在做各种打折和团购活动,包括开设品牌直播间推介新品、团购套餐活动等。
以前我们可能只有周末去海底捞吃顿饭,因为一顿饭的消费人均150元左右,最低人均130元。
不过,无论是10月份推出的50折、买一送一等活动淘宝打折,还是目前2人228元、3-4人378元的套餐,人均都降到了110元左右.
以前吃东西可能不敢放过肚子,但现在的set menu不仅有各种肉类、蔬菜、锅底可供选择,还有饮品。客户体验后觉得性价比很高。
从它的销量也可以看出,它很受欢迎。目前228包商城已售出26万份,378包4.5万份。这还只是短视频平台的订单总数。
4、湘菜馆从“炒菜”变“蒸菜”,人均价格从60元降到30元
不仅在北京,本报记者在海口分店的同事也发现,当地不少餐厅也开始降价。
湘爱是一家在海口当地口碑和客流量都不错的湘菜馆。它是在购物中心开设的。刚开业时,以炒菜为主,招牌的有炒牛肉三种,人均60多元。
最近发现,不仅店家的菜单结构发生了变化,从主营炒菜,变成了炒菜和清蒸菜并重,而且清蒸菜占了很大的比重。
(菜单中“蒸菜”的比例增加了)
炸黄牛肉的三大招牌菜也变成了只剩79元的小炸黄牛肉海底捞普通人打折吗,90元左右的比较贵的都砍掉了。
现在店里推出了很多优惠套餐。2人套餐仅需68元,包含三种荤素搭配米饭。
通过调整菜品结构和打折活动,整体人均和菜品价格均有所下调。
5、烧烤自助菜品由86元/人降为78元/人
不只是湘菜馆,很多本就性价比很高的自助餐厅也在慢慢下调客单价。
比如海口的汉阳苑自助烧烤,专业餐饮记者经常去店里吃,从最初的86元/人,现在整体调整后的价格是78元/人,学生午餐只要65.8元,而且晚餐只要75.8元。
并且观察它的菜品也略有调整,牛排减少了,之前的寿司之类的也换成了甜点。网友反映,之前的很多菜品都下架了。
这是专业餐饮记者经常去打卡的一些餐厅,“一眼看穿全豹”,餐饮整体也在默默探索“降价”。
餐饮“降价”生存战正式打响!
如果说,茶饮是头部品牌领衔“卷入”、红利耗尽后的洗牌之战。
只能说是第一支在餐饮赛道接受洗礼的队伍。继茶饮之后海底捞普通人打折吗,其他品类也慢慢开启了降价“自保”之旅。
为何大家默默开始“降价”?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号?
1、服务员比顾客多,消费能力下降,客流量下降,餐饮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
“商场里服务员比顾客还多!”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相关数据显示,1-6月,社会消费品总额同比下降0.7%,餐饮收入下降7.7%。
无论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受疫情影响,客流量都不到去年的一半。
北京TOP20购物中心客流指数变化数据显示,自2021年6月以来,数据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2022年5月触底。
疫情对上海商场TOP20商场的影响更为明显和直接。3-4月,商场客流总量出现断崖式下滑。4月份,客流总量几乎完全萎缩。6月份虽然客流有所增加,但总指数仅为去年同期的33.97%。
顾客不能或不敢出门,餐厅的客流量自然会直线下降。
再加上受经济环境的影响,顾客腰包缩水,消费能力下降,一些中高档餐厅的客流也受到较大影响。
正如经济学大师蒂姆·哈福德在疫情初期写道:“一天的封锁无非是公众假期,两周的封锁错过了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人们,三个月的封锁也不过是而不是公共假期。” 会造成持续数年的广泛破坏。”
在疫情的影响下,餐饮人走过了三年“不明朗”的日子,降价是如今挽救“局”不得不做出的唯一选择。
2、部分高端餐饮品牌为了获取“新客”而降价
疫情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和通胀,使得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为未来储备更多资金,其中39%已经将储蓄作为长期目标,52%表示他们的消费能力下降了。这反过来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
可见,顾客腰包瘪了,每次购物都“货比三家”,三思而后行,这对很多主打高端品质的餐厅影响很大。
经济好的时候,吃顿饭贵,但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放弃高端消费。
过去,高档餐厅可能只针对人均能消费500元以上的“精英客群”,但现在客群已经减少,以前的客群太窄,所以有必要扩大了新的群体,所以价格降低了,门槛变低了,让更多的顾客愿意进来消费。
3、团购、打折、降价,刺激客户消费抢占市场
其他餐饮企业也和海底捞一样,纷纷推出“打折、团购、低价”套餐,以刺激顾客消费,以极高的性价比抢占市场。
如果说高端餐饮降价是为了获取新的客群,那么大部分连锁品牌餐饮企业的降价则是为了刺激顾客消费,让顾客有进店的冲动,从而抢占逐渐缩小“市场份额”。
客流骤降,让愿意出门就餐、去线下门店体验的人减少了。在僧多粥少的现状下,各店都在想方设法抢客。
最好的办法就是“划算”。以前吃海底捞两个人可能要300-400元。现在,同样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像海底捞这样的大品牌只要200多元。当然,顾客会选择大品牌而放弃其他小店。
在“打折降价”等消费刺激下,部分市场份额在这种“降维打击”下被抢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