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Instagram看到下面这张图,吓了一跳:
我以为大数据又在读我的心思zara广告图,提醒我去看牙医洗牙;或者这是一个恶搞账号,试图用 Gucci 的流行来撼动我的智慧。结果看到账号是正版的Gucci官方Ins,包括下面三张是他们最新的口红广告,实在是太有味道了。
其实早在2014年,Gucci就推出了彩妆系列,这是时任创意总监Frida Giannini与业内知名彩妆师Pat MaGrath合作的产物——然而,后者自有品牌显然要成功得多。现在Gucci重新进军彩妆市场,由导演Alessandro Michele亲自负责设计。之前的彩妆已经彻底下架了。现在进入Gucci官网,点击彩妆,会跳转到口红页面,可见改革的巨大决心。只是我觉得包装真的是……复古到好优惠活动,老气到坏,全金色的口红真的是中东太有钱了。
虽然包装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但光看广告还是挺有意思的。Gucci这次的广告跟市面上大部分的骚骚货都不一样。除了以上四种连击,还有很多路人在街上收集的宣传图。主题是“你为什么不喜欢口红”。大家给出的答案也很真实,比如感觉不健康、容易掉色、口干舌燥等等。
看,这就是Gucci鸡贼进来的地方,不是说“我们的新口红是不粘润的”,而是通过这些路人的反馈,不知怎的让你觉得Gucci懂你,而且它的口红一定会克服这些缺陷。
我什么都不知道。这位黑人女士抱怨缺少口红色调。Gucci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次的新口红有58种颜色可以选择。这种多色策略也是现在妆容的重点之一,非常政治正确。蕾哈娜 (Rihanna) 的 Fenty Beauty 推出时,专注于为所有肤色,尤其是黑人寻找合适的底妆色调,这立即成为最大的卖点。
MAC可能会很郁闷。如果有很多颜色,它绝对排在第一位。可惜漏了一步。只知道强调唇色的美,不靠人种。不管发多少色,也得不到赞扬的版面。
至于一开始那种真实透彻的风格,和美国网红美妆品牌Glossier很像。全素人+自然感无修图,最大程度展现真实面貌。还是喜欢Glossier的广告,显得很有诚意,而且预算还不低。许多口红广告都以比口红本身更大的模特/明星为特色。看着顺眼,但感觉上唇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Pat MaGrath的口红不错,但是广告完全挡不住大众。就像时尚杂志上的照片一样。
然而,追随口红广告的正宗风格是有风险的。Zara旗下模特李静雯引发的争议就是一个例子。Zara大概完全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操作:靠,我要的就是这种朴实无华的风格,怎么就变丑了?一定要抹平才能使皮肤光滑吗?只能说,部分网友不理解Zara的苦心和“正确路线”意识的缺失,将示好视为冒犯。
这就是国情的不同。看来找男明星拍口红广告对于亚洲来说也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这要追溯到木村拓哉。据说他当年为佳丽宝拍的照片卖光了同款口红,连广告牌都被偷了。
我对男人制作口红广告没有任何抱怨。希望选人的标准多一点,不用整天找比我小的男星(我莫名产生了“姐姐自己买,你好好学习”的想法) ; 不过,当看到某位男明星在广告中露出油腻的胡茬笑容后,发现小男孩顺眼多了……
想想都奇怪。欧美市场好像从来没有用过男明星来拍口红广告。戳女权的点大概是太容易了:为什么,我自己都买不起,非要叫男人给我?你还认为化妆的目的是取悦异性吗?每一个都很危险,老老实实避开比较好。
《纽约时报》有一篇文章《Feminists in Line for Free Lipstick》,直接将口红定义为category affiliation,即类别归属——口红代表了一种符合社会标准的女性美。记者Danielle Kurtzleben说得更狠:女性需要额外花钱才能在社会上发挥好作用,但这个社会从来没有给过女性平等的待遇。
这太可怕了。难怪欧美的口红广告一再强调“坚强自信的女人”形象,必须是女主角,不能讨好异性。即便是爱打性别牌的Tom Ford,Lips&Boys广告中的冒犯关系也很明显,女性才是绝对的掌控者。其实这个广告现在也很容易被发现:为什么一定要是男孩,如果是两个女孩怎么办?
比较稳妥的办法是放几个眼神坚定,面无表情的女模特,像盆景一样死板zara广告图,安全。标准演员阵容是金发女郎、黑发女郎和黑发女郎,雅诗兰黛和夏洛特蒂尔伯里就是样本。
当前的升级版增加了黑色和中性元素,例如汤姆男孩和变性人。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Gucci教科书般的正确示范。真是让所有社区、种族都无话可说的完美阵容。
然而,这种迪斯科风格很难描述。它不像是面向大众的彩妆广告,更像是“iD”的内页,或者市中心画廊的当代艺术。不管怎么说,比起其他依旧沿用白人女明星套路的品牌(比如Chanel的Lily-Rose Depp和Dior的Cara Delevingne),Gucci还真是知道外面的事情。或许不是刻意追求的“怪异”,但总比普通的要好;与对比相比,美不是那么重要。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公众号【pinkg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