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访问

屈臣氏一家虚假促销被罚5万商家借打折诱导消费

调查动机

近日,屈臣氏北京延庆分店因涉嫌使用虚假价格诱骗消费者交易,被市场监管部门警告并罚款5万元。行政处罚书显示,在促销期间,该店标明了两款口罩原价49元和促销价44元,但实际上在这两款口罩促销前20天,成交价为44.@ >1元。

这不是屈臣氏第一次因虚假促销而受到处罚,也不是屈臣氏家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快速发展,各种线下和网络商店进行虚假促销的情况并不少见。随着“618”购物节的到来,部分网店提前上调商品价格,为后续“打折”预留空间。

为揭发不法商家进行虚假促销的手段,探索虚假促销的整治办法,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前几天,湖北武汉的周女士经历了一件怪事——她在网上平台的一家服装店买了6件衣服。网店页面宣传显示,购买4件衣服即可享受。

@5.50% off,但是她下单的时候发现衣服的总价还是按原价计算的。

女士。周某从与客服的沟通中得知,本次打折活动的打折方式与上一次有所不同。你需要以原价购买这些衣服。确认收货,拍照并上传好评后,客服将扣除折扣金额。现金返还给她。

面对周女士的疑惑,客服解释:该店即将迎来新一轮打折。如果现在以折扣价卖给周女士,7天内衣服的最低成交价将不再是原价。活动开始时的折扣和宣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但客服向周女士保证,现在购买的优惠和后面的“大促优惠”是一样的。

这样的套路让周女士哭笑不得。

其实折扣里隐藏的花样太多了。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有的线上线下商家利用打折诱导顾客消费,有的大幅提高“原价”售价的折扣与打折,有的发文全面打折。中”。

明暗涨价的假折扣

还是原价

前不久,北京朝阳区一家超市举办了蔬菜打折促销活动,吸引了众多顾客购买。以西红柿为例,下划线价格为8.9元,折价30%后为2.67元。但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该番茄近7天最低成交价为<@5.34元。监管部门责令超市立即纠正违法行为,拟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网购引发了一波打折潮,尤其是在“双11”和“618”节点。 “高价商品随处可见,吸引流量,增加销量。

近日,记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名为“醉人生”的直播间看到,带货主播正大力喝着一款白酒:“我们家这款酒在市场上卖1299元。 ,现在直播间给你的家人福利,6瓶才98元,这是我和厂家要来的内部优惠,你们要尽快购买!”

不仅如此售价的折扣与打折,主播还在某购物平台上展示了​​这款酒的价格:398元一瓶。记者随后点击主播提供的链接,看到某平台某卖酒的网店,酒的价格确实是398元一瓶。

不过,记者在另一家电商平台搜索这款酒的旗舰店后,发现这款酒6瓶98元。

这只是一个假折扣,并不比平时便宜。安徽安庆的方先生特别恼火的是,他要在“618”活动期间买几瓶打折的白酒,却发现活动结束后的价格比平时低。价格还是很高的。

他告诉记者,他关注的某平台网店的一套白酒,通常标明原价1297元,“200减1200”,到货价1097元;最近“618”预售,原价变成了1477元,使用“满1200减200”和预售券后是1177元。同时,订单赠送了2瓶单价30元左右的低端白酒。

“半天后折扣价比平时贵,商家套路满满。”方先生说。

对此,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展表示,关于促销中“原价”的定义,国家发改委《关于对《禁止价格》相关条款解释的通知》 《哄抬物价》规定:“原价”是指本次促销活动前7日内,经营者在该交易场所交易过的交易票据的最低成交价;如前7日无成交,则为最后成交价“因此,如果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使用‘原价’标签,或者使用‘每日价格’等类似表述来实际传达‘原价’的含义,应符合本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表示,虚假折扣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商家在打折前提高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达到较高水平后再打折。这种行为对消费者是有害的。诱导和欺诈,监管部门应查处。

全折扣有很多折扣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商家的打折套路不仅限于“先涨价再打折”,还在各种打折和优惠券上下足功夫。

“在购物节上获得折扣越来越难了。”天价的品类优惠券和复杂的全额减免规则,让在北京的张女士头疼不已。比如,她说她在某电商平台的化妆品旗舰店以214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款护肤品。根据商家的宣传,她存入40元押金后,可在次日0:00后使用两次全额优惠。优惠券(总折105元)下单。

“我在 0:00 之前下订单并清空了购物车。下单后才发现,这两张优惠券是在两家网店的不同产品上使用的,折扣大打折扣。”张女士很生气。她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折扣,她根本买不到这款护肤品。

女士。小张准备退货重新下单,但是客服说不需要重新下单,货到后可以直接退差价。然而,张女士签收时,客服以无法叠加全额优惠券为由拒绝退差价。

沟通失败后,张女士给消费者协会打了电话。在消协的帮助下,经过近两周的时间,终于通过电商平台的协调,张女士收到了补货。

无独有偶,山西晋城的李女士最近在直播间下单了某品牌的防晒服,各种优惠折扣也让她目瞪口呆。在直播间,主播称该品牌的防晒衣在直播间的价格远低于旗舰店的价格。立即下单,可享直播间130元优惠券,跨店购买满300元可享50元优惠,即339元防晒服一件,可赢取159元。

但是,李女士下单时,发现使用各种优惠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格是214.@>38元,比旗舰店的价格还高。最后她问了客服,对方算了算,却没有让她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北京冠岭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旭良表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使用积分、礼券、兑换券、代金券等的经营者不得使用积分、礼券、兑换券、代金券等。打折价格应该以显着的方式。折扣计算的具体方法应通过店铺公告等方式标注或披露。运营商推销虚假折扣显然是违法的。

周旭良指出,经营者宣传虚假折扣,导致消费者无法了解真实交易价格,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根据法律规定,商家需承担商品价格三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此外,宣传虚假优惠折扣的经营者也将受到行政处罚。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条例​​》,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监督平台履行职责

Bright Lighting Certificates Bright 标准管理

如何有效纠正虚假折扣?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晓峰建议,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做好平台准入管控,落实审查核实义务,督促平台经营者做到有灯、有证、有标准地经营;各互联网平台企业要提高促销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禁止使用“涨价再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非法手段。

同时,要严格规范广告行为,提高广告审查水平,杜绝虚假宣传低俗广告,有效阻断虚假违法广告;严禁不正当竞争,不得排除、限制竞争,阻碍、破坏其他经营者。推广合法提供的在线产品或服务。要妥善化解网上消费纠纷,健全高效便捷的投诉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和高效处理投诉举报,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还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查处平台运营商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形成良性互动结合平台自主权和政府监管,共同引导平台经营者提高守法经营意识。属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引导,通过线下访谈、线上引导、宣传教育等方式督促引导。平台公司履行法定义务,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监测监督,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经营秩序网上交易市场。”朱晓峰说。

赵展正提醒消费者,购物前最好先货比三家。对于特别关注的产品,通常可以多关注其价格,然后与促销期间的价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真的打折以及打折力度。不要盲目相信商家宣传的折扣和优惠。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韩丹东实习生关楚雨

来源|法制日报

赞(0)
转载请注明出处:0512打折网 » 屈臣氏一家虚假促销被罚5万商家借打折诱导消费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