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的接连低迷影响了许许多多的汽车行业从业者,尽管不愿意承认,但是新车二手车成交量的大幅度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之下,车市在国五国六的缝隙中实行大幅降价,油价此前也出现了少见的2连跌,要知道2019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共进行了十二次,具体为上调八次、下调三次,搁浅一次,而这次的2连跌让很多车主喜悦不已,回家路上看到加油站纷纷排起了长龙,车主生怕错过之后再次调价又是涨涨涨。所以关于油价降了,购买汽车的欲望会不会加强的解答其实很显然:不会。但是想要分析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更细致的方面去分析。
经济影响,人们减少大宗消费的购入
2018年,是经济形式不容乐观的一年,2019年虽然总体GDP有所回升,但是很多行业依然一蹶不振,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并不十分宽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大宗消费品是十分明智的选择,若非刚需的情况下,房子车子奢侈品都一概不再考虑,把钱揣在口袋里才最安心。油费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可以分摊在相当长的用车周期里,但是购入车辆这样一次性的大型支出却是实打实的从口袋里掏钱。中国人的储蓄意识相当强,所以稳定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大环境才是真正影响他们大宗消费的客观条件。
这几年各种贷款兴起,更有一成首付买车这种平台。但是随着国人的汽车消费观日渐成熟,喜欢选择这种平台的年轻人也逐渐理智,远离这种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消费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油价真的降了吗?
近年来,油价两连跌并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回顾一下过去的时间线,油价真的跌了吗?九涨一跌是常态,跌只是暂时的,而持续上涨才是消费者切实感受到的压力。买辆车面临的加油不是短时间的,将要贯穿着整个汽车生命周期,所以这种油价的短暂下跌最多影响的是已经买车的用户踩油门的时候更大胆一点,而不会让没买车的人立刻有了购车的念头。
如果是超市里的鸡蛋突然从5块一斤降到2块5,那我相信那天超市肯定人满为患,毕竟实实在在的降价,买到就是赚到。但是汽油却不能一次囤个几年的用量,短时间的降低无法形成足够的消费刺激。在我看来,油价接连下跌不如颁布周期内的油价限价令来的更有效。
汽车消费市场的调整,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上文中我说到油价的阶段性下跌并不能增强人们买车的欲望,那么低迷的汽车消费市场到底要怎样才能重振呢?首先单方面的调控其实是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促使人们不买车的原因各方各面。
一是出行方式的选择多样化,公共交通越来越便捷,很多工作党更喜欢选择经济又准时的地铁,挤一点不要紧,但是无穷无尽的堵车影响的是工资奖金啊。出租车和网约车也是人们出行的又一选择,比如去停车难而且停车费又很贵的地方和朋友吃饭,自己开车的成本实在是高,如果需要喝酒请代驾就更不经济了。所以,解决城市拥堵和停车贵停车难的问题势在必行。
二是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安全性问题,在人们翘首以盼新能源汽车可以省油费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却接二连三的发生安全事故和故障。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无法促进新一轮的汽车消费,更会无限的消费车企的信用度,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是汽车后市场的鱼龙混杂。做自媒体之后,无数的小伙伴和我吐槽过他们在汽车后市场中遭遇的坑蒙拐骗,虽然这里我们可以说是幸存者偏差,但是已经能反映出这个市场缺乏标准和制约。在汽修厂和4S店面前,消费者是弱势群体,他们花了钱却不能换来等价的信息和服务,一个个把自己逼成了汽车专家。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能让后来者主动跳到坑里呢?
其实油价跌不跌,车价跌不跌都不是最最关键的市场因素,对于更多的车主来说:大钱都花了,小钱省不省意义不大。只是大家希望这个钱花的明明白白,舒舒服服,毕竟大部分人买车是希望生活能够更便捷,提升生活水平,但是在现在的这个市场环境下常常事与愿违。所以在重振汽车市场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这个行业各方各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看到更繁荣的景象。
在年初的时候浮云君曾经写过一篇名为《买车是一辈子最糟糕的投资》的文章,告诫那些刚刚大学毕业、初入职场的新人,不要过早地买车。没必要在原本应该攒钱的年纪,为了光鲜的一刹那而过早去背负一个累赘。
假如职业不是司机,那么购买汽车之后,他就是我们资产名副其实的拖油瓶——仅仅增加了点面子,却不会创造任何效益,保险、加油、保养、停车费还会不断蚕食我们仅有的积蓄。过早买车真的不值得,说实话还是乘坐公交车、地铁更实惠,性价比更高。
好了,言归正传,油价降低了,居民的购买意愿就会显著提升么?
1、即便是油价经历了一轮轮的下降,对于我们而言,它拖油瓶的属性还是仍旧没有改变。油价涨跌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在遭遇了下降,指不定在未来就会涨上去了。这十年来,油价的大趋势还是稳步向上的。即便是油价连续遭遇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一次加满油能省下几十元,一年也就能省下上千元了不得了。对于汽车本身昂贵的价格、高速公路收费、保险等等一系列的开支都是小巫见大巫。
油价降低了。有车一族多开的意愿会变大,但是买车的意愿未必会得到本质的提升。
2、拥堵的城市交通,开车并不一定是个愉快的体验。浮云君的舍友,每周末都喜欢拉着自己开车出去兜风,但是我们的好心情几乎每次都会在拥堵的交通、随意变道的司机面前变得很糟糕。每次到了商场、娱乐的地方,都需要为找一个停车位而发愁,并且收费还一点不低。
在城市开车,确实非常不愉快,几乎不能酣畅淋漓地连续开多久,甚至频频遭遇堵塞的交通还会让我们脾气暴躁。这样的现状是个人都清楚,所以买车的性价比其实一点不高。
3、越来越便利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短途出行乘坐公交车、地铁就足够了,长途旅行高铁也非常快捷舒适,成本相对来说也不高。而且公交车具备专用车道,地铁不会堵车,高铁速度更快,怎么都比开车来的方便、快捷呢!在越来越便利的公共交通面前,其实汽车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了。
4、燃油车即将被纯电动汽车所取代。特斯拉的一声巨雷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数,这个延续了百年之久的传统行业也要开始迎来最严峻的行业洗牌了。那些传统的燃油车、混合动力车,在未来必定是会被取代、淘汰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燃油车都不被使用了,汽油价格的涨跌又会对于汽车消费带来什么影响呢?
5、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才是助推汽车消费增长的关键。大众有了钱 ,自然会乐意去买房买车了,毕竟谁不想图个面子和方便呢?但是囊中羞涩的情况下,连日常的生活开支都没有办法去满足,对于买车这些“无关紧要”的需求,又怎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呢?
总结
油价降了,即便是连续大降,对于汽车的消费也不会有显著的助推。现在市场的饱和度已经很高了,而且居民在高昂房价的压迫下,也确实没有多余的资金去购置房产了。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油价降了,也不见得就能刺激民众购买汽车的欲望,最多只能是拥有汽车的家庭节约几个小钱。
就目前消费情况而言,该买汽车的家庭差不多都购买上了,没有买车的人可能就是那部分经济实力不具备的人,即便油价再降,他们也是无力购买汽车的。而且,即便是购买了汽车的家庭,他们车都买了,也不会纠结油价的高低了。即便油价再低,也只不过是多节约一点开车成本而已,在车辆其他方面的开销同样都不会减少,对生活也不会带来太大的负担。
因此,在笔者看来,油价下降与购买汽车的欲望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想买汽车的人即便油价再高也会购买;而不想买车或没能力买车的人,即便没低也不会买车。
谢邀!
随着六月份油价的两连跌,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油价降了。就算油价真的降了,购买汽车的欲望是否就强了?我们今天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今年5月汽车销量整体下滑,给人的感觉是车市一片哀嚎声,随着裁员、降薪等浪潮的拍打,很多人对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表示了担忧
今年汽车产业相对去年来说节节败退,尤其是5月销量集体溃退,车市陷入了一片哀嚎声。
据数据显示,上汽5月销量47.77万辆,同比降低16.53%;东风5月销量27.23万辆,同比降低12.56%;一汽5月销量26.32万辆,同比降低4.29%;广汽5月销量15.91万辆,同比降低3.63%;北汽5月销量15.50万辆,同比降低22.89%……
车市惨态如此,各大车企竞争激烈,放血求存,致使部分车企纷纷出局
“时代淘汰你,与你无关”。国内具有造车资质的企业有100多家,产品不计其数。按照欧美汽车的发展规律来看,大部分车企都是要遭淘汰的,最后国内自主品牌剩余的估计也就3~5家。
这一轮淘汰赛已经开始,不仅仅是国产品牌出局,合资品牌也在出局。比如法系、韩系,已经难以支撑;而自主品牌如华泰汽车、裕隆、众泰等车企,也深陷欠薪、关停等风波,即使如自主三强长安、长城与吉利,也开始放血求存。
随着92#汽油跌至6.73元,六月份连续出现了油价“两连跌”,那么油价是“真”跌了吗?
油价两连跌也不止一次了,但回顾一下近两年此时的油价,是真的跌了吗?目前92#油还有6.73元/升,按照紧凑型轿车的油耗7L/100km,1km的需要0.5元。一年假设以15000km的行驶里程来算,差不多还需要7500元的油费,这个价格相对来说并不便宜。
油价九涨一跌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即使现在油价不是很高,不代表买完车不会上涨。加上政府对燃油车的政策一直有浮动,助长了许多人的观望态度。
其实,真正影响车市的是“供需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经济环境”。政策利好对任何产业的影响只是微乎其微
能不能火,主要看商品的供需关系,辅助条件只能起到促进作用。就比如油价真的下跌了(上面分析的并没有实质性的下跌),仅仅能在一定意义上缓解压力,想实现“国人对汽车的购买欲增强”,几乎是不可能的。
2008~2018年,受楼市影响,中国居民债务增长过快,势必会影响不少居民的消费水平。而国内车市尤以自主品牌跌的最为严重,这是因为入门级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这部分消费者买了房之后,生活压力本就突然增大,就会影响到买车。
而刚刚过去的三年,房价出现了一波大幅度的上涨,让众多的刚需族、新中产阶层的资产几乎消耗殆尽。购车或换车的打算难以激发,除了有大幅度的让价、促销,比如5折出售等活动。单凭“油价降低”是难以激发市场潜力的,即使今天油价降到了每升4块钱,谁知道你明天会不会涨上去?
所以说,无论是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还是油价真的降低,对于刺激消费者的购车欲望,终究是杯水车薪,关键还是要看“供需关系”,看整个国民经济环境。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要了解更多汽车技术、资讯等方面知识,请关注“有车时光”。